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CSM|在企业中推行敏捷,这些常见的问题你遇到过吗?

2981

无论你的公司是在做敏捷转型还是一开始就使用敏捷,在推进敏捷的过程中往往都碰到了很多的问题。下面列举四个常见的问题,看看你是否有遇到过?

团队成员能力不足

敏捷团队,小而精,精干,才能保证小,每一个团队成员所掌握的技术技能能够确保他们承接任何任务需求,即敏捷团队成员需要全栈工程师。

在敏捷团队中分配任务时,是以需求为单位,而不是专业技能来分工,这就要求开发人员具备实现某个需求的所有技能,包括后端的开发、界面设计、数据库的设计、单元测试等等,而是不是需要多个岗位支持协同才能够完成一个需求。
 


 


敏捷团队中应该包含了完成目标范围内所有技能的人员,这样的团队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沟通成本,充分沟通、理解需求,而不是因为人为的原因而增加沟通成本。全栈工程师、跨职能团队是我们的理想,可现实因为种种原因往往很难组建出一个这样的团队,比如:

开发人员的个人技能比较低,程序错误低,适配性差;

开发人员做单元测试时,不会编写完备的测试程序;

承诺的工时往往无法兑现,开发过程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难题;

产品负责人对需求的陈述、描述不清,造成沟通不畅,团队成员对需求理解不一致;

测试人员对需求理解不透彻,漏测的现象比较多;

Scrum Master水平较低,不能根据项目特征制定合理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牺牲质量追求速度

质量和效率,是一对好兄弟啊。有质量才有效率,保证了交付质量,再谈效率的提升才有意义!

在实施敏捷转型过程中,发现很多管理者、团队成员都没有意识到在实施敏捷,一味求快,而忽略了质量问题,先快速交付,出现问题,再返工修复,这不是真正的敏捷,而是典型假敏捷。

典型的情况比如有:

追求代码完成需求,不关注代码质量,后期难以修改,别人无法看懂;

不舍得花费时间做单元测试,认为单元测试耽误了项目工期;

发现缺陷,不及时修改;

遇到临时变更或者加塞需求,不对原迭代需求列表进行重新梳理,导致迭代容量过大;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资源匮乏

敏捷不是万能良药,企业经营策略的问题,不是靠敏捷开发能够解决的。

这一点在中小型公司尤为常见,公司为了短期经营目标,拼命承接项目,明知人员不足,也要倒排工期,勉强承诺,不砍项目,不砍需求,多个项目并行,一个人同时做很多个项目,团队天天加班,996工作制,即使采用敏捷也无济于事,最终就会为了速度而牺牲质量。

敏捷方法是基于团队自己的估算来平衡团队的能力与项目的需求,如果不顾团队的开发能力,在资源绝对匮乏时实施敏捷,团队疲于奔命,总不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可能敏捷起来。

摄图网_400075872_奔跑的人线条科技背景(非企业商用) - 副本.jpg

组织缺乏敏捷价值观与环境

企业组织在采用敏捷时,先从一个项目开始尝试敏捷方法,试图在单项目内成功了,再推广到其他项目。这种初衷是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

因为缺乏组织级的敏捷环境,敏捷的价值观并没有在组织内得到从上到下的认可,尤其是领导对敏捷的误解。

是领导首先提出来要采用敏捷,在推行中也往往是领导先破坏了敏捷原则。比如:

在项目进展过程中随意抽调项目组成员做其他非目标范围内的任务;

强加给项目组不合理的工期;

要求项目组为了工期牺牲质量;

不能保证Product owner的参与实践,对需求有决策权的人员不能全程参与项目;

不能为敏捷团队提供所需的集中办公环境、缺少足够的白板等;

要求项目填写一些没有产生直接价值的记录以便于给领导汇报工作;

因此,要建立敏捷的价值观与环境,需要先从领导做起,需要领导认可敏捷的价值观、践行敏捷的价值观,为敏捷团队配备好资源、环境、提供好服务。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