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成都东区爱尔王杰、李俊萍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

3282
京客网 2021-08-20 16:30 抢发第一评

2021年8月6日,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圆满结束,本届大赛是由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共同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委会、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智能技术应用专委会担任指导单位,由河南大学承办。

大赛共有包括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大学等49所高校, 1500余名师生参加,是第一届大赛参赛人数的5倍,第二届大赛参赛人数的4倍,其作品也由最初的100项跃升到200余项,不断攀升历史新高。

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参赛作品《基于超广角眼底图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智能病灶检测》入选全国总决赛,最终斩获二等奖1项,胡建斌院长担任指导教师,王杰、李俊萍医生参赛。

意义:

随着2018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台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商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自主式筛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 iabetic retinopathy,DR)产品IDx-DR,人工智能在国内外DR诊断研究成为热点。

2019年4月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院内建立了“DR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通过与院内PACS及HIS系统连接,将院内就诊的诊断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者自动抓取于系统内,并自动提取患者的眼底照相,通过fasterrcnn算法,完成糖网病有与无的智能诊断。

随着临床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照相(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SLO)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医生选择超广角SLO检查。本项目将研发一款超广角SLO糖网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可搭载于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现有的DR智能诊断系统内,使DR智能诊断系统适用范围将更加广阔,又可以大大提高DR诊断率。

作品创新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DR诊断系统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一是将患者的眼底彩照图像远程发送给眼科专家进行诊断,此种方法耗时费力;二是利用简单的深度学习分类算法,得出DR分期结果,此算法没有标识出照片中的病灶位置,需要专业的眼科医生查阅照片寻找不同病灶位置。

本作品自动标注超广角SLO病灶,极大地缓解了医生的阅片压力;系统通过与医院内部系统连接,自动抓取于患者信息并存储于数据库,方便医生及患者查看既往病历;系统提供随访管理功能,可以实现DR患者终生监控。

胡建斌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华西医科大学眼科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

○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院长

○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学组组长

○中国医药文化协会医养健康工程分会第一届副会长

○全国人工智能眼科学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智能专委会眼科智能学组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激光学会学组委员

○成都市视力保护与健康促进学会理事

○四川省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四川临床医学》杂志编委、审稿专家

○爱尔集团视网膜研究所副所长

○历任省人民医院眼科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激光学会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光学学会学组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眼科学组委员

○四川省眼康复医学会常委

○成都市成华区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常务专家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眼底病学组委员

 科研成果

成都市卫健委课题«高度近视眼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及眼健康策略研究»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项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网络防治平台建设»、«藏族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病调查研究»、«高度近视»

四川省卫生厅课题«高度近视»、«藏族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病调查研究» 

获奖情况

《青少年视网膜营养不良疾病基因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四川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老年黄斑变性易感基因HTRA1的应用基础研究》,并获四川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纪要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纪要

2023-07-07 12:09 1人在评论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