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回乡笔记 | 不敢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农民和瞄准农村的互联网金融

25600
寻找中国创客 2017-02-01 22:10 1人在评论

我家所在的县城位于山东北部,人口40多万,经济以农耕为主,挨着渤海湾的几个乡镇,有大片的盐碱地,历来产出贫乏。

尽管如此,政府在创新创业运动中却毫不吝啬。为了扶持青年创业,三年内免收一切事业性收费;对回乡创业者注册的小微企业,一次性补贴数万元;发动创业大赛,打造一系列创业明星,建设了若干数万平方米的创业园区。

像这样的故事,几乎发生在中国每一个县城里。

但中国的农村不同于18-19世纪的美国西部,它很像一座看得见但摸不着的金矿,贸然尝试的结果,很可能只是狂热梦想后的一地鸡毛。

这篇文章想讨论的,是农村互联网创业的一个分支——农村金融。这条路走的坎坷,表面上看是因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更深层的原因却是人心,是信任。

“谁敢啊,不都是高利贷吗?”

“最大困难是信任,农民不敢相信天上掉馅饼,还以为是骗他,”农分期创始人周建曾跟我说。

农分期是一家农村金融公司,给农户提供农机贷款。2016年春节,周建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在徐州铜山县,一家包了70多亩地的农户有贷款购机意向,业务员上门采集完信息准备放款时,农户却拒绝签合同,周建无解,只能在农户的要求下到当地派出所,在民警的见证下才签字。

周建遇到的故事不是个例。在农村,年轻人但凡能找到工作的,基本都进城务工了。现在还在种地的,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农民。他们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外界花花绿绿的世界,不理解,也不认同,要取得这些人的信任非常困难。

但农民的金融需求非常旺盛,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征,导致手头缺钱是常态。《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农村民间借贷参与率达43.8%。

在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之前,解决这一需求的方式之一是民间借贷。很多地方的农村有资金互助社,入社的农户分别拿出一部分钱,形成资金池,当社员有借贷需求时,再以较低的利率贷给他们。这种模式是传统的P2P,因为社员彼此熟悉,违约概率极低。

高利贷更为普遍,我家就曾以折合18%的年利率,向人借了8000块钱的高利贷。

借高利贷需要有人担保,当时的保人,是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当地颇有威望。

有威望的当地人,这是农村金融中的核心风控元素。直到今天,农村仍然是传统意义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玩法,和城市完全不同。

互联网金融出现后,创业者们看到了这块潜在的蓝海市场,于是都希望瓜分这块大蛋糕。但取得农民的信任谈何容易,在农民眼里,这些人更像是外来的放高利贷的。

微信截图_20170201220734.png

农村常见金融借贷刷墙广告,图文无关

“谁敢啊,不都是高利贷吗?”我在家乡走访时,提到到处刷墙的小广告,农民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这样。农民们外面的事情和人,有着近乎本能的恐惧和排斥。

有些平台的借贷成本也确实很高。网上一些零散的信息显示,很多农村金融平台的资金利息,加上手续费,借贷成本总体能到40%-50%,与高利贷无异。

农村借贷有很多先天不足,缺乏可以引用的征信数据和可抵押资产、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强、农民对外人的不信任,导致违约风险很高,借贷方只能用高成本为坏账兜底。而很多P2P平台的资金成本本来就高,一来二去,就成了高利贷。

“最大的风险,是业务人员道德“被绑架”

农村金融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造假。

2016年初,两名业务人员用虚假交易冲高GMV(商品交易总量)单量,被淘宝点名处罚。很多农村创业者,都要花很大力气防止被自己人欺骗。

微信截图_20170201220745.png

橙色的农村淘宝门店,图文无关

据媒体报道,2015年耗资3.69亿元获得央视广告“标王”的翼龙贷,因为加盟商骗贷跑路,险些陷入绝境。随后联想控股9亿元入主,翼龙贷才得以劫后重生。

翼龙贷是加盟模式。加盟商多是当地熟人,他们承担挖掘资产、风险审核、违约兜底。对翼龙贷来说,相当于将风险前置,优点是成本低,可以快速扩大规模,缺点是不易控制,加盟商一旦骗贷,很容易发生系统性风险。

很多创业者因此认为,农村金融只能用直营方式做。他们的风险控制策略是人海战术,比如给农民提供小额信贷的山水普惠,组建了一个700人的风控团队,加上社区经理,人员占公司的七成,成了最大的成本中心。

但这样仍然无法彻底规避风险。利益诱使下,一线业务员甚至会和农户合伙骗贷。

“ 最大的风险,是业务人员道德被绑架”。周建说,如果业务人员跟借贷人是熟人关系,就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即使他前面没问题,但很难保证长此以往不被腐蚀。

2013年,农分期在定远做业务,曾经招聘过两个当地的业务员。后来发现,在审核时,这两个人推荐的项目,通过率越来越低,“以前是60%,后来是30%。系统审核时才发现,原来是业务员照顾熟人关系,故意放水,隐藏不利信息,甚至资产负债表都是假的。”

农分期开始对两人经手的客户逐一排查,发现有几个质量差的客户已经蒙混过关,其中有一个明明离婚,但是材料里只有结婚证照片,这个人借走了4万,后来果然发生违约。这两个业务员总共做了30几单的业务,其中有五六单坏账,给农分期造成30多万的损失。

之后周建不再招聘当地人做业务员,不仅如此,他还参照古代官员派遣的方法,对业务人员做频繁调动,系统自动排期,几个月就调动一次,以此避免业务员在一个地方待得过久,与当地人太熟。但这天然是个悖论,做业务需要深耕当地,取得农民的信任,人员频繁流动显然不合符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

怎样才能最好地控制风险,创业者仍然在摸索。新进入任何一个市场,都要交足学费,只不过在农村学习的代价更高昂。

文 / 曾庆雪 摄影 / 曾庆雪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1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9yDgM
@@9yDgM说:
不错,农村太需要揭底了。
0
0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