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专注于创业投融资法律服务,曾在国内一家顶级律师事务所工作达十年,主办或参与的投融资项目达上百起,曾服务过的客户不仅包括许多知名的投资机构,还包括众多的创业公司和创始人。
80后的王武业余时间做得最多的事就是读书、练太极和弹古琴。他觉得这些闲适的爱好最能缓解律师巨大的工作压力。
Q&A
会咖君:创投圈是一个充满创意和新鲜事物的领域,但法律相对稳定与明确,你怎样调和二者?
王武:其实律师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非诉律师。因为不仅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一直在不断的更新,而且商业社会上新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经济活动层出不穷,都要我们不停地去关注和学习。
每次接触不同领域的项目,我们都必须去深入了解这个领域。这样确实会很累,压力也很大,所以律师需要学会自我调适。
会咖君:现在投融资法律服务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王武:一方面,现在专业领域分工越来越细,所以交往的专业圈子也变得很窄,大家选择律师的时候主要是靠熟人引荐。所以怎样开拓市场,把自己推销出去,让陌生的客户信任你,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信任对于服务行业、尤其是律师这种专业领域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不信任,就算你说的是对的,他也不相信你。
另一方面,隔行如隔山,大众对于律师的概念还停留在热播影视剧里面,尤其像我们这样的非诉律师。我们必须把一些专业的法律术语翻译成非法律人士能明白的话,这一点也很重要。
会咖君:律师主要为投融资提供哪些方面的法律服务?
王武:在创投界,律师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三种,一是服务投资人,二是服务融资方,三是项目律师,既服务投资方,也服务融资方。
拿第一种举例,整个流程就像结婚一样:融投资双方已经“相过亲”,对彼此很满意,然后“订婚”——签订term sheet即投资条款清单,这一步律师也会参与起草和谈判。
接下来要做“婚前财产核查”——投资方会对目标企业做尽职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法律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商业尽职调查。调查目的是为了让投资方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看有没有潜在的风险以及其对投资估值的影响。律师要做的就是法律尽职调查,比如国家对公司所在行业有没有一些管制或限定,还有股权结构,知识产权等等。
做完尽职调查以后如果没有问题,投资人就会进行投资,牵扯到一系列的投资协议,主要是投资人律师负责,协议签订以后就可以进行交割了。
会咖君:投资人在法律方面经常会有哪些误区?
王武:成熟的投资人其实犯错误会很少,因为投资人不但投资经验丰富,见多识广,而且个人素质非常高,商业知识、财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积累的都非常多。再加上投资人周围还有一大批的中介机构给他出谋划策,所以相对来说不会踩什么坑。
会咖君:那么踩法律坑的主要是创业者吗?
王武:对,尤其是初期的创业者,很多人对法律其实所知不多,还会有很多因为道听途说导致的误区。
创业者在投融资法律方面需要特别关注三个点:一是公司控制权,二是个人责任,三就是创始人进入和退出的机制。
会咖君:国内的融投资法律环境有什么特点?
王武:国内的法律文化跟国外有很大的差异——国内法律这块儿其实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大家对契约精神不是那么重视,很多事情都是通过非协议的方式私下解决。
所以创投交易方面,国外有的律师会领导或控制整个交易的流程,甚至在他的判断下有可能会否决整个交易,对整个交易的影响力比较大。而中国律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去解决问题,促成交易。
会咖君:你服务过这么多创投圈案例,自己会不会有创业的想法?
王武:用互联网工具去改造法律服务是我一直在关注的,也就是互联网法律电商——把律师行业信息透明化,让需要法律服务的普罗大众找到对口的律师。
其实这也是一个痛点,很多人遇到法律问题后身边不认识律师,也找不到合适的律师。希望能通过大数据等技术,用互联网连接律师和法律服务的需求者。
在创业投融资中,经验丰富的创投律师几分钟时间就能够帮助创业者在冗长晦涩的融资协议条款中,点出其中的关键之处,避免创业者遭受潜在的损失;同时也保护了投资人的权益,让共赢成为目标。
王武正努力探索更好的道路,用互联网去改造法律服务,在创业者、投资人与律师之间建立更深的信任,让更多资源流向更有价值的地方。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