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去年我市85个贫困村退出 29878人顺利脱贫

5560
成都发改委 2018-05-22 09:50 抢发第一评

简阳市贫困群众住进新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去年,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更是作为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强调。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四川走访调研,并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再次强调,在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关键时刻,“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目标标准、强化体制机制、牢牢把握精准、完善资金管理、加强作风建设、组织干部轮训、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成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高位推进城乡扶贫开发,统筹抓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生态扶贫和能力扶贫,着力缩减城乡相对贫困人口,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成都全面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市委“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的“三步走”战略目标,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狠下“绣花”功夫。去年年底,经市、县两级验收,实现85个贫困村退出、29878人脱贫,圆满完成年度减贫目标任务,成都脱贫攻坚工作将进入巩固提升和高标准扶贫开发新阶段。   突出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农业发展带动15844名贫困人口脱贫   “走,出门了!”麻利地戴上手套,天刚蒙蒙亮,简阳市武庙乡团堡村村民魏良才一大早出门,大步迈向村口一声吆喝。一时间,几十个腰挎果篮,手拿剪刀,戴着手套的身影钻了出来。“今天再采300斤,还有订单没有完成。”一群人吆喝着嘻嘻哈哈向果园走去,打破了晨间的清静。   成片青翠的果树随地势蜿蜒起伏,一个个裹着白色“棉衣”的枇杷如繁星挂满枝头,金黄的果实透着成熟的喜悦。撑开梯子,选好果子,顺手剪下,扔进果篮……走进果园,村民们熟练地拿起剪刀采下成熟的果实,忙碌开来。“产业强起来,日子才能好起来!”魏良才告诉记者,曾经的团堡村是武庙乡唯一一个省定贫困村,除了零星种植几棵果树,村民们大多都是小规模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田。“辛辛苦苦干一年下来也没个盼头,基本只够维持生计。”   团堡村的改变从去年开始。对口帮扶单位青羊区在接到帮扶武庙乡的重任后,以发展农业产业为脱贫奔康的抓手,在武庙乡建起优质枇杷基地5000亩,组织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培训。“我们合作社种植的枇杷今年已经挂果果了!”魏良才笑着告诉记者,在青羊区请来的专家技术指导下,合作社的枇杷长势良好,今年已经实现初挂果。   穿透云层,太阳灿烂地为果园勾勒出一道金边。采摘、包装、装车……一车车满载枇杷的货车扬长而去,将产品运送到品尝节现场,这时,忙碌了一上午的村民终于有时间歇口气。“今年晴暖天气较多,果子受到冻害影响较小,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收成很不错。”喝下一口热茶,魏良才顿了顿,脸上绽开了笑容。   突出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始终被摆在我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位置。我市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根本之策,推进5000亩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在建37个园区建成农业产业基地13.2万亩。同时,主办召开“成都·简阳脱贫攻坚农业产业项目招商会”,包装出农业招商项目59个,现场签约扶贫产业项目14个,协议引资34.5亿元,并大力培育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6个贫困村现成立农民专合社160个。去年,依靠农业产业发展带动15844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人均增收3483元;11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185.9万元,人均10.69元。   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条件   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   搬运土方,分筛泥沙……尽管柑橘地旁渠道整治由专业施工队伍建设,蒲江县西来镇福田村的村民叶金华守着工程还是一刻也闲不住,帮着施工队忙前跑后,一心盼着加快渠道工程进度。“工程完工后,明年我的柑橘地再也不怕大水漫灌冲毁大半了!”   叶金华守望的正是福田村村民期盼已久的沟渠整治工程。作为基础薄弱的市级贫困村,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全村奔康致富是福田村今年发展的关键。“产业发展的前提是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蒲江县将帮助福田村村民脱贫奔康的重点放在夯实农业产业发展的底子,完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上。   今年,在市级水务部门的支持下,福田村新建蓄水池7个,新增蓄水1850方,整治渠道4.6公里,结合该村猕猴桃基地和柑橘基地,新建高效节水面积921亩,铺设管道12.4公里,保障农业用水需要。并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生态渠系整治,建设水利景观堰,进一步打造水美新村。   和福田村村民一样,近年来,不断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惠及蒲江县千千万万群众。为支撑柑橘、猕猴桃、茶叶三大农业主打产业发展,“十三五”以来,蒲江县累计投入资金3.4亿元,新建和整治沟渠295.6公里,加固堤防3.32公里,整治水库2座、堰塘41处,新建蓄水池223口,改善灌面10万亩。在工程建设上依托蒲江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水生态文明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大力实施水利生态景观工程,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良田喝饱了水,才能产出好果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已呈现产业化、融合化的发展势头,蒲江县在原有的灌排渠系基础上继续加大农田水利项目的投入,逐步完善水系水网互联互通的格局,为农业产业发展做足基础保障服务。   蒲江县的水利基础建设进程是我市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条件的一个缩影。为强化产业发展,我市不断推进贫困村村组道路提档升级,按照村道4.5米、社道3.5米标准,建设完成扶贫路932公里,全面实现贫困村各组(社)通达水泥路。并开展农田水利综合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完成土地整治专项扶贫项目5.5万亩,直接受益贫困人口达2.7万人。同时,加快推进贫困村水利设施新改扩建工程,新建各类水利设施1004处,整治渠道390公里、山坪塘656口、河道10公里,新打机井1186口,着力解决贫困村农田灌溉和群众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融文化室、卫生室、党群活动室为一体的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95个,单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群众医疗卫生和文化活动提供高质量服务。   落实政策保障守住民生底线   全市低保补差标准由460元提高到560元   推开房前的小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简阳市老龙乡灯坝村村民杨松柏家门前的小院。长期在外务工的儿子要返乡,杨松柏起了个大早,扫净院前的落叶,整理房前的花圃,又顺着刚通车的乡道骑行,打算赶往镇上的集市买羊肉。   “今年摘了‘贫困帽’,生活也要有大改善。”提着几斤羊肉,跨进自家新房,杨松柏走进干净明亮的厨房,插上电饭煲的电源,拧开自来水龙头,和老伴儿一起张罗中午的羊肉汤,原本安静的房间热闹起来。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杨松柏将记者请进他的新家,带着记者走遍楼上楼下一一参观,嘴角挂着抑制不住的喜悦。“这辈子都没想到有一天还能住进这样好的房子!”他说。   为保障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我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进行全覆盖安全鉴定,将8380户危房户和无房户全部纳入住房安全保障项目,通过安居工程和C、D级危房改造、乡镇自主实施危房改造等方式,全面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   摘掉贫困帽,脱贫奔小康的深层含义不仅是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攻坚成效的重要标志。成都的着力点是落实政策保障,守住民生底线,不断提升脱贫质量和群众获得感。   按照持续增加民生福祉的要求,我市大力推动简阳市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公共配套服务全面向成都市看齐,在简阳深入实施消除土坯房、黑臭河渠整治、村组道路改造提升、农村安全饮水、消除农村旱厕、农业产业招商“六大行动”。去年,我市建设完成扶贫路932公里,全面实现贫困村各组(社)通达水泥路,建成高标准农田10.6万亩,新建各类水利设施1004处,着力解决贫困村农田灌溉和群众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集文化室、卫生室、党群活动室为一体的贫困村党群服务中心95个,单体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群众医疗卫生和文化活动提供高质量服务,加速城市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延伸,全面提升简阳市基础发展水平,为贫困地区长期稳定增收夯实基础。   为补齐“短板”,成都市还将国家标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畴,全市共有4871户13532人贫困人口享受低保,并再次将低保补差标准由每人每月460元提高到560元,实现“应保尽保”。在开展医疗机构与贫困村结对服务的基础上,探索“五个一”医疗结对帮扶制度和个人健康医疗服务更大面积覆盖。   【奋斗者说】   青羊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局局长王建:   培育5000亩农业产业园 打造产业脱贫新能级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巩固提升新阶段,我们也深知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同时我们也相信,脱贫攻坚力度会进一步加大,我们将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创新的举措,下更大的功夫,着力帮助贫困地区破解制约脱贫的关键瓶颈和突出困难,着力提高脱贫攻坚实效,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市民声音】   简阳市金马镇桤木村村民王秀琼:   生活舒心有盼头   我是桤木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以前为了照顾家中生病老人不能出门打工,一家人只能靠种点农作物生活,加上看病吃药,一年收入只能勉强吃得饱饭,哪里敢想现在的好日子哦。合作社给我们盖大棚、发种子,农技人员还手把手教我们咋个种草莓。开始种草莓后,半年收入就有2万多,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还可以照顾家里。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舒心,越来越有盼头。   温江永宁镇八角社区村民张红叶:   通过劳动让家庭脱贫   我是永宁镇八角社区的精准扶贫户,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虽装上了假肢仍无法从事重体力活。永宁镇政府利用八角社区闲置农田资源成立了爱心农场,并由同时成立的爱心合作社运营管理,发展体验、观光农业,19户精准扶贫户全部被纳入爱心合作社。如今,我成为爱心合作社股东,每天在农场务工可以收入100元,根据后期分红,每年预计可增收3000元以上。政府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今后我会通过自己的劳动,让我们家庭脱贫。(记者 陈泳 李萌)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