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祝华锋:互联网医疗行业依然处于早期阶段,急需各类互联网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 2016初橙·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

11544
初橙 2016-04-22 16:14 抢发第一评

演讲| 祝华锋(杏树林联合创始人、阿里校友)

整理| nJoy

4月16日,2016初橙·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在杭州·梦想小镇顺利召开,在大会上,祝华锋(杏树林联合创始人、阿里校友)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发表了以下几个观点:

1. 放大优质医疗资源、给基层医生赋能、发展全科医生,以缓解不平衡的医疗资源;

2. 提升医生的就业环境,以此提升医生的主动性,吸引更多人加入医生行列;

3. 处方电子化能够缓解慢性病患占用专家号资源过多的问题;

4. 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依然处于早期阶段,急需各类互联网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以下是祝华锋在“2016初橙·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上的演讲全文:

我以前在阿里巴巴B2B部门,现在创业做杏树林,做了四年多的时间,在今年1月份拿到了3200美元C轮融资。我们团队还是蛮欣赏阿里巴巴的文化,阿里巴巴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医生,服务理念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医生”。杏树林希望成为全中国最大的医生职业成长和临床交流协助移动平台。

其实医疗现在很多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九个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中国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经历了很多次的医改,推出了很多对应的政策,比如分级诊疗、远程治疗、医生的多点和自由执业,以及处方电子化

今天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在这些政策下,我们创业者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以及目前比较主要的问题,分别怎么解决。

祝华锋.JPG

△ 祝华锋在"2016初橙·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上进行分享

中国医疗资源极度不均衡

每一千个人口的医生数量,其实中国和美国是差不了多少的。但是为什么中国看病这么难,三甲医院中,很多老外跑到中国来,他如果随便找一家三甲医院,他一定认为说这里是不是发生了地震,或者自然灾害,不然不可能会有这么多人的。

美国整体医生的学历水平都会比较高,但中国有85%的医生都是硕士以下学历。70%以上的医生都是本科以上学历,50%以上的医生都是大专,甚至在很多农村镇里面有很多的赤脚医生。

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医疗资源极度的不均衡。

我觉得去解决这个问题是有三条路径:

第一,放大现有的优质医疗资源的能力。我举一个例子,中国目前有280万的医生,影像科医生大概有10万,但这里面的水平差距非常之大。我非常喜欢踢足球,在2014年把膝盖韧带踢断了,去了上海一家比较有名的医院,最王牌的骨科。但是没想到三个不同的副主任医师,他们诊断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大夫说要做重建,有的大夫说要做保守治疗。这还是在全中国最顶尖的科室,还是副主任医师,都会出现诊断不一致,更不要说市、县、乡镇这一级。

很多医院的影像科医生,他一天最多可以看一百张片子,有没有可能通过互联网的方法和工具,让这个医生一天可以看500张片子,把他的效能放大5倍,多解决5倍患者的问题,这是可以做到的。现在很多第三方影像,或者和影像相关的公司都在做这方面的事情。

第二,给基层医生赋能。我刚才说基层很多医生的水平都比较差,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医生,他们的医学书籍仍然都是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大家能想象吗?他们遇到一个病人搞不定问题的时候,没有渠道去寻找资料,他们平常也没有机会去协和、上海瑞金、中山医院去进修。如何提高这些基层医生的水平,我认为仍然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工具。

打个比方,杏树林或者移动医疗从业者,通过三年的时间可以帮助5万名基层的大夫,提高他们针对常见病、慢性疾病以及多发病的诊断水平。每个医生三年的时间,可以服务1千个患者。5万个医生,就是5千万个患者。那他背后对应的就是5千万个家庭,所以这件事情不仅商业价值巨大,社会价值也是巨大的。目前在做基层医生教育的这些事情的公司也非常多,因为里面仍然有很多痛点是没有被解决的。

第三个,要大力发展全科医生。政府现在在强推分级诊疗这件事情,希望把小病留在基层,大病去医院。政策虽然制定出来了,但是小病总归需要医生去看的。在美国和英国,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是每个家庭健康的守门人,是初诊的医生。但是在中国目前还是以专科医生为主,所以我认为在全科医生这一块领域,仍然有很多的创业机会。

这件事情做好之后,同样可以很大程度的去解决慢性病、常见疾病、多发病的诊治。患者再也不要小毛病,感冒发烧也要到协和去,抢占优质的医疗资源。

这是第一点,对应的是远程治疗和分级诊疗的问题,创业公司可以去做的事。

大会现场.JPG
△ “2016初橙·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现场


用互联网提升医生的生存质量

根据我的调研,90%的医生不会让自己小孩去学医,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近这几年医学院招考的分数线逐年下降,因为找不到好的合格的学生。这是一方面,源头的问题。

另一方面,现在还有很多医生是在混日子,混吃等死,不求上进。问题在于这些人出了问题吗,当然不是,是整个机制出现了问题。为什么这些四、五十岁的医生不让自己的小孩去学医呢,因为现在医生的职业尊严得不到保障,医生没有一个阳光化、合法化的收入。尽管一个医生到了副主任医师,他的收入是不错的,但很多是灰色的,上不了台面的。同时现在很多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医生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因为这种医患的事件层出不穷。

很多高三学生不愿意学医,体制内的医生又不求上进,解决方案是什么,就是要推进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目前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从体制内出来,从以前相对计划经济内的人到现在变成市场经济下的人。

我认为互联网公司可以帮助这些已经在多点执业、自由执业,有很好的互联网思维,有很好的服务患者意识,又有很好医疗水平的人得到比今天更高的收入,有更好的职业尊严,有更安全的职业环境。只有这样子,才可以激发和激励更多高三的学生们选择学医,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现在的医生不再混吃等死,不再不求上进。如果这些源头的问题不解决,20年后这些人将是医院的中坚力量。

处方电子化缓解挂号难问题

目前中国的医院还是以药养医的状态,医院50%以上的营收就是来自于药品。政府也知道这会有很多的弊端和问题,但是我想这个放开是没有希望的,但是暂时有些地方突破是有希望的。

比如一些慢性疾病,他吃药是要吃好几年,甚至吃到他去世为止。现在的状况是,患者医生只能给他开两三周,最多一两个月的药,是不允许开一年半年。意味着药吃完了,患者还得到医院挂次号,开一次药。如果是本地患者还好,如果异地患者不免舟车劳顿,浪费了大量精力财力,目的就是为了拿两盒药回家。

医生同样有痛点,因为一个三甲医院的专家一天看30到50个患者。如果他是慢性疾病领域的话,可能一整天下来有30%到40%的患者过来就是为了开药。这意味着什么?开药的需求占用了大量专家号的资源。

有没有可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又解决了专家的问题,帮助医生又把患者留存好、服务好。同时把号源释放出来,拿去看那些更需要、更紧迫的病人,更有针对性的病人。

我觉得慢病的处方电子化,加上移动医疗平台、传统药店,这里有很多机会,也可以很明显地缓解痛点。

移动医疗依然处于早期阶段

最后寄语的两句话,第一句话是说给已经在从事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者听的。我自己感觉,移动医疗不是一个短频快、不是急功近利的行业,它是一个长跑、马拉松的行业,相对于金融、游戏、旅游领域的创业相比,不是每天都能很开心。但这件事情的意义非常重大,需要每一个参与者坚持下去。

第二句话送给现在还没有从事移动医疗领域的朋友们。我在阿里工作了五年多,在微信支付工作过三年,深知现在移动医疗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尽管有些人说移动医疗在2016年已经进入到下半场。但我个人认为,目前移动医疗还在很早的阶段。在2010年团购千团大战,我认为医疗领域要万医大战,才能称之为比较成熟的行业。

BAT、京东这些公司里很多很优秀的产品经理、技术人员、运营人才,仍然没有进入到移动医疗创业大潮当中。他们现在可能还在这些大互联网公司里,或者还在金融、游戏、电商、旅游这些行业里创业。现在很多人观望着,我希望这些行业人才能够一起进入到互联网医疗领域,一起推动和改革这个行业。




现场精彩问答

提问:我们说大数据对移动医疗这一块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发现大数据的积累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互联网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应该说大数据积累的途径非常丰富了。我们能不能在社会上呼吁,本身很强的数据积累公司,把它们的数据分享出来,加快移动医疗的发展速度。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不是能够节省创业者探索的时间,以及节省数据积累上的精力,推动这个行业产业的发展。


祝华锋:我们杏树林就是做电子病例起家的,前几年很多公司都在说大数据,但真正有大体量数据的公司就这么几家。因为当你数据积累不到一定量时,谈大数据都是空的。目前支付宝在做一个几分,积满多少分之后,你的信誉会不一样,因为它确实有很大量的数据。你让现在聚美优品,尽管它的数据很多,但出不来这种大数据。

哪些公司可以贡献出相应的数据,因为医疗里最核心的还是电子病例。现在每个医院都是信息孤岛,不连通的。你在A医院就诊的结果,你跑到B医院是看不到的,因为每个医院的信息系统都是封闭的。其实系统就那么几家大的公司在做,如果有大的软件厂商愿意把这些数据共享出来,我觉得会有很大的推进。就拿我们自己来讲,我们通过几年的发展,也就仅仅积累了100多万份电子病例而已,但中国每年的门诊量大概70个亿。

提问:祝总你好,我一直想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说大数据,但是作为一个患者来说,有谁愿意把自己的病例放到网上呢?我们知道互联网是很好的,发展前景很有市场。那多少数据是能够真正共享,而不是等待国家颁布这样的法律?

祝华锋:就像你说的,针对病例的隐私,美国是有法律法规的,但中国目前没有法律法规。另外从电子病例上来讲,一个公司的价值并不是说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他的身份证号是多少,家庭住址是什么,这些数据不是我们关心的。我们关心的是他每一项的检查结果,化验单上各种指标,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种参数。这些数据积累到一定的量,才有意义和价值。

这里有两个要说的,第一,老百姓和患者确实需要被市场教育,就像今天丁香园做一个“丁香医生”App,也做了很多患者的教育。不然每天你的朋友圈里都是充斥着各种养生文章,老百姓的意识需要一些时间慢慢改变。

另外,医疗创业公司也要到倒逼政府去立法。有了法律法规之后,老百姓或者患者会更加愿意、更放心把病例传送到作为政府背书或者拿到相应许可的公司上面来。

微信公众号.jpg

为了健康,我们提倡健康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请优先考虑初橙推荐用车平台——滴滴快车

关注初橙公众号,领取滴滴出行为初橙读者准备的特别优惠券↓↓↓

战略合作伙伴.jpg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