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网信中国”发布消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当日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要求其就芯片可能具备的“追踪定位”“远程关闭”功能作出说明,并提交证明材料。
此前,美国议员曾公开呼吁,要求出口至中国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 “追踪定位” 功能。
就在近期,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也透露称,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
若然,中国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的运行情况可能被远程监控甚至操控,直接威胁到我国数据主权。
这是中国监管机构首次以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为由,对这家全球AI芯片龙头进行正式约谈。
半个月前,英伟达CEO黄仁勋刚刚结束其为期五天的中国之行。
当时,他身穿唐装,在链博会宣布,美国政府决定恢复H20芯片对华销售。
H20芯片,本身就是地缘政治的产物。
2023年底,为应对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英伟达在Hopper架构基础上,专为中国市场开发了这款“特供版”计算芯片。
其性能与旗舰级H100相比存在显著差距,但在满足美国出口管制的前提下,向中国市场提供了当时可获得的最高等级AI计算性能。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揭示了美方策略:“向中国公司出售足够的人工智能芯片,以便它们对美国技术上瘾。”
他毫不掩饰地表示:“我们不卖给他们最好的产品,不卖给他们第二好的产品,甚至连第三好的产品都不卖。中国公司只能获得英伟达的‘第四好’芯片。”
面对美国对华技术限制政策,黄仁勋展现了务实态度。
当被问及对中国制造能力的看法时,他直言:“任何低估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极其天真。”
在回应军方疑虑时,他巧妙地表示:“H20芯片性能太低,中国军方根本看不上。”
在平衡本土竞争时,他公开盛赞华为“是一家非凡的企业,他们的技术奇迹令人敬畏”——尽管美国在2025年5月已禁用华为昇腾芯片。
黄仁勋甚至表示:“即使没有英伟达,中国也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英伟达被政府主管部门“请去喝茶”并不只发生在北京。过去一年,类似的场景已在华盛顿、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轮番上演。
在美国,司法部早在2024年9月就向英伟达发出了与潜在反垄断调查相关的传票,重点询问其是否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云厂商捆绑采购,以及在客户转向AMD等竞争对手时,是否提高网络设备售价。
在欧洲,法国竞争管理局2024年6月在生成式AI竞争报告中点名芯片供应商“滥用主导地位”,随后确认已对英伟达启动调查;若违法坐实,罚金最高可达其全球年营收10%,约60.9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向竞争对手及客户发放问卷,就GPU搭售、CUDA生态锁定等经营策略搜集证据。
英国没有启动正式调查,但在2022年以“国家安全”为由,深度审查英伟达对Arm的收购,最终导致这笔价值400亿美元的交易告吹。
约谈之外,真正让英伟达“肉疼”的是罚单。
2024年12月9日,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以违反当年收购Mellanox时附加的限制性条件为由,对英伟达正式立案,并援引《反垄断法》第58条、第63条,暗示罚款可达其上一年度中国区销售额10%——约10亿美元;情节特别严重时,罚款可再翻2至5倍,即最高50亿美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