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外卖的自营新模式“七鲜小厨”落地北京,采取“外卖+自提”结合的无堂食经营形式。
京东将这一新模式定位为,“合营品质餐饮制作平台”。
根据公开信息,京东计划投入10亿元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招募“菜品合伙人”。其目标是,征集1000道招牌菜,并为每道入选菜品提供高达100万元的保底分成,后续菜品销售分成上不封顶。
这种模式下,合伙人主要提供菜品配方,并参与研发,而食材采购、标准化加工、品质检测、现炒制作及品控等环节均由“七鲜小厨”承担 。
京东宣称,将在3年内投入超百亿资金,在全国建设超过1万个“七鲜小厨”现炒外卖档口,合伙人无需承担开店资金和人力成本,即可实现菜品在全国范围的规模化销售。
与此相比,美团此前推出的“浣熊食堂”模式,则更侧重于扮演“基础设施”的角色,由美团线下投资建设集中式外卖厨房,为入驻商家提供从供应链、明厨亮灶到数字化运营的全套基建支持。
商家入驻“浣熊食堂”后,可以共享厨房设施和运营资源。
截至2025年6月底,“浣熊食堂”已在北京、杭州布局10家门店,美团计划未来三年在全国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
另外,在 2023年底,美团将“美团买菜”改名为“小象超市”后,SKU从生鲜为主直接扩容到1万种,覆盖日用品、母婴、家电甚至3C数码。
类似自营模式,对消费者而言,毫无疑问是利好,让后者能享受到更加平价、更安全卫生的餐饮服务。
另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对生存艰难的小餐饮商家会有影响么?
京东七鲜小厨负责人刘斌在接受 36 氪采访时称,其目标是和优秀的餐饮商家一起,从“幽灵外卖”、“黑外卖”手里夺回本该属于他们的生意。
选址上,也会充分考虑合伙人的老店布局,帮助合伙人去做增量,而不是抢夺存量生意。
美团也强调其“绝不自营开店”,而是与餐饮品牌合作,共同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运营效率。
尽管如此,对区域周边小餐饮商家的影响,确实会难以避免。
比如,平台凭借资本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一定区域内势必行成流量漩涡,卷走其他小店的部分生意。
产品价格上更是竞争力突出。
京东七鲜小厨的菜品单价补贴后大多在10~20元。
有人认为,这种低价策略,虽然京东声称是针对“幽灵外卖”,但不可避免地也会波及到周边小餐饮商家。
如:一份隆江猪脚饭标价18元,现炒现做的盖饭不足20元,比一墙之隔的连锁快餐店同款价格低了40%。
七鲜小厨卖一份28元的黑椒牛柳饭,食材成本占60%,物流配送烧掉15%,净利率压到5%。
在短视频平台,有黄焖鸡小店老板算完账直摇头:“这价格我连米都买不起! ”
七鲜小厨开业首周,东城区外卖订单量暴涨40%,但附近餐馆的差评里多了句高频吐槽:“人家现炒还比你便宜! ”
七鲜小厨的蔬菜来自京东生鲜基地,凌晨采摘的菜中午就到后厨;肉类走京东物流的冷链专线,比批发市场便宜12%,再加上标准化生产(如七鲜小厨的净菜工厂和炒菜机器人 )等方式,从而可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
有网友表示:“七鲜小厨”不管是食材的供应还是其他的等,都比零散的饭店拿的价低,根本没法比。
再者,平台自营业务在品质控制和标准化运营方面也更具优势,这比小商户并不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更能这迎合消费者。
如:京东七鲜小厨主打“现炒+透明厨房”,强调解决食品安全信任问题 。
美团浣熊食堂也以“全程可视可追溯”为运营原则。
有统计显示,七鲜小厨午高峰积压30单,骑手等餐等到骂街,但仍有72%的用户愿为“看得见的现炒”多等15分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