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马斯克在X平台发帖官宣:Grok 3.5不上了,直接取消。接棒的是Grok 4,计划在7月4日之后上线。
不知道这次会不会跳票。
4 月底,马斯克同样曾在 X 上预告:Grok 3.5 即将上线,主打专业问答能力,特别是工程、编程类问题。
5 月中旬,马斯克还说:“还有点粗糙,再打磨一周。”
然后就是拖到现在的再次变卦。
足足预热了两个月。
与此同时,xAI团队办公室内搭帐篷加班加点的图片也被爆出,感觉马斯克学会了奥特曼的营销手段。
与此同时,最近半年来,全球AI行业似乎陷入了奇怪的沉寂,无论是大模型LLM、智能机器人,还是人工智能公司动态,似乎都进入了某种“静默期”。
去年此时,AI大模型领域还处在百模大战中,大模型频繁迭代、新品层出不穷。
这与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年夏天,除“AI六小龙”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全球AI巨头的脚步也在放缓。
例如,行业领头羊OpenAI原定于今年夏季推出的GPT-5模型,还迟迟未见踪影。
OpenAI上次发布的模型o3满血版和o4-min,已是在3个月前。
备受关注的DeepSeek R2模型,也多次传出即将发布的消息,但至今仍未正式亮相。
最新的消息是,其内部原计划在今年5月份正式发布DeepSeek-R2,但由于目前模型的整体表现尚未达到公司CEO梁文峰的预期标准,发布计划被暂时搁置。
相关阅读:传 DeepSeek R2效果不达梁文锋预期,将延迟发布
距离DeepSeek上次模型更新还是5月28日的DeepSeek-R1-0528,并且还只是R1的小版本升级,并非新模型。
国内AI大厂方面,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系列在2024年4月29日发布Qwen 3后,也未有新主版本模型发布的时间表。
今年 9 月份的云栖大会会有惊喜么?
百度和腾讯的主版本模型则还是停留在3月份发布的“文心大模型4.5”和“混元T1”。
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这一现象,小编制作了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字节跳动在近期有新模型更新外,其他如OpenAI、DeepSeek、百度、阿里Qwen和腾讯的上一次主要模型发布均集中2025年初。
总体来看,尽管部分公司仍有新品发布,市场期待的“颠覆性”突破和“现象级”大版本更新频率有所降低。
像是进入了一个调整和沉淀的阶段,而非爆发式增长的时期。
这种发布频率的下降,以及市场对下一代旗舰模型(如GPT-5、R2)的期待与迟迟未至,共同构成了当前AI大模型领域的“静默期”现象。
除了旗舰级基础大模型的发布频率显著降低,模型性能的“颠覆性”提升也不再像之前那样频繁出现。
虽然模型仍在不断优化,但类似从GPT-3到GPT-4那样带来广泛震撼的性能飞跃这,半年较为罕见。
最后,市场对下一代“杀手级”模型的期待与现实的发布时间表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导致了一种“等待戈多”式的观望情绪。
这种“静默”并非意味着技术发展的停滞,而更像是一个调整、沉淀和蓄力的阶段,可能预示着下一轮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的到来。
期待GPT-5、R2、Grok4、Qwen3.5在下半年的集体爆发。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