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被中国茶饮价格战拖下了水。
今天(6月10日)起,星巴克中国做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正式下调多款非咖啡饮品价格。
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系列共计数十款产品集体降价,降幅在2至6元之间,以大杯饮品计算平均降幅达5元。
多款产品首次进入20元价格区间,最低价调整至23元。
这是星巴克进入中国25年来,第一次直接下调产品定价,而非通过优惠券变相降价。
星巴克的这一举动并没让市场感到意外。
在过去一年,其早已通过第三方平台及自有APP大量发放优惠券,实现了变相降价。
去年7月,一杯大杯冰摇红莓黑加仑用券后价格仅为15.5元,比原价31元直接腰斩。
这次不过是把暗地里的优惠,摆上了台面。
与此同时,星巴克提出了 “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的新策略,试图用甜味饮品,拓展全天候消费场景。
降价背后是星巴克中国市场的增长乏力。
2025财年第一财季(截至2024年12月),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下降6%;到了第二季度(截至2025年3月),虽然营收同比增长5%至7.397亿美元,但同店交易量仍面临压力。
更严峻的是客单价持续下滑:2024财年第一季度中国区客单价同比下降9%,第二季度又降8%。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今年3月访华时还坚称:“我们不做折扣公司,不会低价,不会内卷。”
言犹在耳,没想到这么快就低头。
严格来说,“头”是被中国一众饮品品牌生生摁下来的。
瑞幸在2023年突破万店规模时,豪掷9.9元优惠券,一年新增9500万客户。
库迪更是宣布做好了 “全场9.9元促销三年”*的准备。
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以6.6元美式在下沉市场横扫,门店突破1800家。
霸王茶姬则推出“轻因系列”,用低咖啡因茶饮,争夺下午茶市场。
外卖平台的补贴更让战局白热化。
满11减10、0元购咖啡等促销层出不穷,25元以上饮品市场份额仅剩下了 4%。
当9.9元成为咖啡的“合理价格”,星巴克30元以上的标价,成了需要解释的奢侈品。
面对困局,星巴克把未来押在了 “县城战略”上。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仅2024财年就新增166个县级市场,较2023财年几乎翻倍。
“我们在县级市场的新店盈利能力优于一线城市。”时任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王静瑛曾如此表示。
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更偏爱甜味饮品,对星冰乐、冰摇茶的接受度,远高于纯咖啡。
这次降价主攻非咖啡系列,估计也有此考虑。
与此同时,星巴克也在学习中国品牌的营销打法。
今年起,星巴克联名动作明显加速,从“数年一次”提速到“一月一次” 。
比如,《大闹天宫》、QQ黄脸表情的 IP 合作等。
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闹天宫联名款因 “杯身无定制、套餐近80元”被指诚意不足,市场反应平平。
这些小打小闹,总归难以像一杯9.9元咖啡那样,直击消费者心灵。
最后走到降价这一步,市场同样波澜不惊。
一方面,即使降价后的星冰乐依然要23元,而这个价格在蜜雪冰城能买三杯柠檬水,在瑞幸能换两杯美式。
另一方面,这次咖啡并不降价,动的只是非咖产品。
看来,星巴克还是要继续做它的咖啡文化布道者,只能算是半个价格游戏的新玩家。
而更尴尬的是,这几乎是它不能选择的——价格战打不过、打不起,品牌调性还不能丢。
一个不容忽视的数据是,星巴克外卖占比已达47%,其“社交空间”属性事实上已被消解。
这几乎是个无解的死局。
近期有媒体爆出,KKR、方源资本、太盟PAG 等私募机构,及华润、美团等,正洽购星巴克中国。
尽管未被证实,但可能这会是星巴克中国的不二选择。
--------------------END------------------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