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可谓 AI 创业圈第一大狗血新闻。
日前,曾被誉为“AI创业黑马”的Builder.ai,宣布破产。
事情并不止破产这么简单。
这家声称用AI自动生成应用程序的独角兽,最终被揭露,其所谓的“AI”,其实只是印度外包工程师加班加点写出来的代码。
此间,依靠这一偷天换日的模式,Builder.ai 忽悠了微软、软银、卡塔尔投资局等巨头入场,融资超过5亿美元。
而且,这场骗局坚持了8年。
Builder.ai,原名Engineer.ai,自成立以来,就打着“用AI自动生成App”的旗号。
它的核心卖点是:你只要会描述功能,剩下的交给AI就行,几天就能交付原型。
这种极具诱惑力的产品设想,使它在2023年获得了微软领投的2.5亿美元融资,并与AWS达成战略合作,被认为是“下一代软件开发方式的代表”。
直到 2025年,泡沫被戳破。
•收入数据造假:2023年对外宣称营收1.8亿美元,被发现实际只有4500万美元。2024年更离谱,虚报了 300%。
•账户被冻结:因财务造假和资不抵债,Builder.ai账户被主要贷款方冻结,员工工资无法发放。
•内部技术几乎为零:没有真正的AI核心团队,大多数“智能开发”工作由印度团队手动完成。
据公司前员工透露,Builder.ai平台上所谓“自动生成代码”的过程,背后其实是:
•客户在平台上选功能;
•一批印度外包程序员根据模板手动编码;
•客服团队24小时在线响应,伪装成AI自动反馈;
•一旦客户甚至反复提交Bug,客服会说“AI正在优化模型”,实际上则是,程序员在熬夜加班改代码。
更讽刺的是,公司内部使用的“AI模块”,核心逻辑只是“简单的规则树+关键词匹配系统”。而这些系统甚至无法进行上下文理解,远远谈不上“智能”。
对此,公司员工私下戏称,“AI = Artificial Indians(虚假的印度人)”。
这场这场长达8年的“AI盛宴”中,核心导演便是Builder.ai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
与公司商业计划书一样,他有着同样令人惊叹的履历。
他自称是“连续创业者、麻省理工创业训练营成员、AI哲学布道者”,在各种国际场合频繁现身,靠一口流利的硅谷风格PPT讲话吸引风投。
而实际上,他本人甚至与印度一起洗钱案件有联系,虽未定罪,但在印度政商圈内已有“灰色记录”。
而崩塌的 Builder.ai,并非孤例。
AI泡沫下,有许多类似“伪AI”公司浮出水面。
比如,Lensa AI:主打AI头像生成,实则大部分图像处理基于开源Stable Diffusion模型,进行简单包装。
比如,Replika.ai:宣称是智能AI伴侣,但聊天模式多基于脚本模板,缺乏真实语义理解。
再比如,多如牛毛的很多 AI工具:实际上只是调用ChatGPT 等接口,用外壳包装成自研产品,搭建简易付费机制,收割市场。
当然,这类公司并非AI创业圈的主流。
ChatGPT掀起的全球AI创业浪潮中,涌现了一大批正在改变世界的创业公司。
它们中,有的团队小、有的产品难用,但也确实推动了技术边界的拓展。
比如OpenAI、Anthropic、Mistral、xAI等,以及顺便成为全球AI开发者和模型共享基础设施平台的 Hugging Face 等。
未来仍属于AI,但属于那些真正懂技术、做产品、有长期主义精神的人。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