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是‘失败的’,产生了与政府初衷完全相反的结果。” 2025年5月21日,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2025)的新闻发布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直接开火。
他指出,这些政策导致中国加速本土芯片研发(如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并削弱了美国在全球AI领域的领导地位。
他强调称,AI是一个全栈平台(芯片→基础设施→模型→应用),无法通过单一管制保护某一层技术。
美国政府的芯片管制政策,最大受害者无疑是英伟达。
黄仁勋直言不讳地指出,英伟达在中国AI市场的份额已从2021年初的95%骤降至50%。
5月21日,他向路透社记者Stratechery坦言:“我们不仅损失了55亿美元库存,还可能失去150亿美元销售额和30亿美元税款。”
而这些,“完全是拜拜登和特朗普政府的禁令所赐”。
美国政府近期出台《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进一步限制H20芯片对华出口,并干涉华为昇腾芯片的全球使用,引发巨大争议。
中国商务部也对此提出严正交涉。
英伟达计划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删减版AI芯片,以适应出口管制规则。
此间,中国本土AI芯片因禁令加速迭代,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5%上升至2025年的50%,而英伟达之前的市场占比是 95%。对此,黄仁勋此前的态度一直含糊隐忍。但最近,他频频开
始公开炮轰。
5月20日,黄仁勋在接受采访时痛陈:“任何认为通过禁止中国获取H20芯片就能切断其AI发展能力的人,都是极其无知的。”
他进一步警告,限制政策正在制造“危险的真空期”——如果英伟达被迫退出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将趁势建立本土生态系统,甚至可能让“中国标准和技术规范成为国际主流”。
更令他焦虑的是,中国企业正全面迎头赶上。
他称,华为是“世界级的科技公司”,中国AI研究人员在OpenAI、DeepMind等顶尖机构中表现卓越。
并举例说,中国AI企业通过“用两片芯片代替一片”的工程能力绕过技术封锁。
黄仁勋说,中国AI研究人员是“世界级的”,并指出,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
“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是极度缺乏自信。”黄仁勋说。
对于未来,黄仁勋预测,2026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呼吁美国企业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他公开建言美国政府,应通过技术创新而非禁令保持竞争力,否则将失去全球AI主导权。
概括起来,黄仁勋认为:
1.美国芯片管制政策将失败
2.中国AI的全球地位不可阻挡
而与他有类似观点的还有马斯克。
5月23日,在接受CNBC采访中,马斯克提到,AI发展面临三大瓶颈:芯片、变压器和发电。
他形容中国发电量增长“像火箭一样飞速上升”,而美国“发电量很平淡”。
这一表态看似聚焦技术挑战,实则暗含对美国政策的批判。
他直言:“如果美国连电力供应都跟不上,未来在AI竞赛中可能会落后于中国。”
马斯克同样多次强调“中国拥有大量聪明且积极的人才”,认为中国AI不会落后于西方。
“中国完全有能力‘做很多伟大的事情’,尤其是在AI领域。”5月23日的采访中他说。
这些看法,更事实上已成美国科技界的共识。
5月初,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必须“加速升级基础设施,并放宽AI芯片出口管制”。
在人工智能领域,虽然美国现在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很难说我们领先多少,我认为不会领先太久”。
“决定竞赛胜负的首要因素,是谁的技术能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广泛采用。”微软副董事长兼总裁布拉德·史密斯说。
AMD CEO苏姿丰直言:“作为一家美国公司,我们完全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如果我们的技术无法在世界其他地区得到充分应用,那么其他技术就会取而代之”。
关联阅读:《5月15日倒计时,微软、OpenA、AMD等集体呼吁放松AI芯片管制》
2021年以来,美国实施《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等对华高端 AI 芯片禁令,昇腾芯片出口限制等措施。
而事实是,不仅未能遏制中国AI发展,反而一方面刺激了本土替代加速;另一方面,中国在 AI 创新和大模型技术上正无限逼近,及赶超美国,大模型如 DeepSeek 、阿里Qwen,垂类如可灵等。
从黄仁勋到马斯克,再到奥特曼等,美国科技界对美国芯片政策的共识是,限制只会加速替代,加速被赶超,只有开放才能维持领先。
而中美AI博弈,也或许正迎来转折点。
-END-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