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宣布,将向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旗下新成立的AI公司Humain,交付1.8万张GB300 Grace Blackwell芯片。
该交易不仅是全球AI芯片史上规模最大的单笔订单之一,更被视为沙特从“石油王国”向“AI强国”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除了英伟达,AMD也与Humain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计划提供数千张芯片及配套软件,覆盖从沙特延伸至美国的跨大西洋AI走廊。
此外,亚马逊云服务(AWS)、思科、高通等企业均参与了沙特的AI基建计划。
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在5月12日宣布Humain公司成立时明确表示,这家由PIF全资控股的公司,其使命就是“打造中东AI枢纽”。
根据规划,Humain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建设总容量达1.9吉瓦的数据中心网络,首批部署的1.8万张GB300芯片,即用于建设首期500兆瓦的AI超级计算机。
这一决策背后的逻辑,源于沙特“2030愿景”战略。
2016年启动“2030愿景”以来,沙特试图通过经济多元化,摆脱对石油的依赖。
PIF作为该战略的核心执行者,其资产规模从2016年的1900亿美元,激增至2024年的9413亿美元。
然而,近年来PIF在美股的投资遭遇挫折,促使沙特重新审视其资源分配逻辑——从“资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
AI 被认为是其中最好的选择。
沙特通信与信息技术部长阿卜杜拉·阿勒斯瓦哈(Abdullah bin Amer Alswaha)在多个场合强调,沙特的能源禀赋是其发展AI的天然优势。
他指出:“我们不是在购买芯片,而是在构建未来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
根据Humain披露的数据,沙特的电力成本仅为0.015美元/千瓦时,远低于美国的0.12美元/千瓦时。
这种成本优势,使沙特不仅能以极低边际成本运行高能耗的AI数据中心,甚至可能成为中东乃至全球的“算力出口国”。
这一战略也与沙特近期出台的数据本地化政策形成呼应。
2024年,沙特强制要求本国公民的个人和金融数据必须本地化存储,直接吸引AWS、谷歌等科技巨头在当地投资建设数据中心。
例如,AWS计划投入100亿美元建设“人工智能专区”(AI Zone),而谷歌和甲骨文也已宣布扩大在沙特的布局。
当然,这场转型成功关键更在于,沙特能否将算力转化为生产力,落地为实际产业价值。
比如, Humain 正在做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开发多模态阿拉伯语大语言模型(LLM)。
目前,全球主流AI模型(如GPT、Llama)均以英语为训练数据主体,阿拉伯语内容仅占全球互联网数据的3%左右。
沙特希望通过ALLaM项目打破这一垄断,构建覆盖伊斯兰文化典籍、石油工业知识库等领域的千亿参数级模型。
阿勒斯瓦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语言和技术的本土化,是提升中东在全球AI话语权的关键。”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