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智能电动汽车成市场新角 数字化趋势不可逆

3312
哔哥哔特 2023-11-09 15:59 抢发第一评

  【哔哥哔特导读】随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持续深入,智能电动汽车将成汽车市场和下一代移动互联网AIoT平台竞争的焦点产品。智能电动汽车数字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未来“人机交互”的概念将会在主流汽车产品中得到更好的体现。

  前言:

  当今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了家的一部分延伸,其意义不再局限于一个代步工具,而是被赋予了更加生活化的气息。据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渗透率达到25.6%,提前三年完成了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中设置的2025年阶段性目标。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智能电动汽车将成汽车产品竞争主战场,更是下一代移动互联网AIoT最重要的产品平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规模将超700万辆(CAGR 39%),其中绝大多数具备智能配置。

  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已成格局 半导体器件厂商发展迎机遇

  目前智能电动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阶段,其市场竞争格局正在不断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传统造车企业、科技巨头以及新兴的造车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争夺市场份额。这一趋势使得行业内部的竞争格局逐渐明朗,头部效应凸显。

  其中,上汽、广汽、吉利、长安等传统企业,及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企业的电动化品牌都已经被消费者广泛认可。而小米集团、百度、华为、富士康、苹果等新科技企业也在加速入局。2022年中国市场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项用车市占率高达八成。

  苏州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工程师陆法青表示:“虽然目前汽车市场是以燃油车为主,但不管是国家的补贴政策,还是部分车企业的发力方向,都在向智能电动汽车市场靠拢。很多燃油车车企正在逐渐被其他车企合并或是被市场淘汰。依照个人看法,未来市场肯定是会集中在几个主流品牌当中,预计十年内的发展趋势都会向好。”

  智能电动汽车对于半导体的需求量巨大,这将会给半导体器件厂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根据McKinsey数据统计,预计2025年国内汽车半导体行业规模将达到180亿美元;到2030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90亿美元。

  

智能电动车成市场新角 数字化趋势不可逆


  图1:国内汽车半导体行业规模增长情况

  智能电动汽车的加速渗透将成为车载半导体行业快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同时,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如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远程监控等功能,都需要大量的半导体芯片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根据McKinsey数据统计,在国内汽车半导体行业中,L3及以上的高阶自动驾驶汽车的车载半导体规模占比预计将从2025年的 27.8%(50亿美元)提升至2030年的44.8%(130亿美元)。

  智能电动车对关键半导体元器件的技术要求

  按照国际通行的半导体产品标准方式划分,汽车半导体可以分为四类:集成电路(微控制器、模拟IC、逻辑IC、存储芯片),分立器件,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电子器件。另根据HIS数据统计,预计2025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682亿美元,其中模拟IC约170亿美元、分立器件约110亿美元、逻辑IC约101亿美元、存储IC约87亿美元、微控制器约85亿美元、光学半导体约66亿美元、传感器与执行器约63亿美元。

  

  未来随着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元器件的技术发展方向也将迈向多元化和智能化。关键半导体元器件具备更高的性能、更低的功耗、更可靠的安全性以及更适应智能驾驶和车联网等新应用场景的需求,将为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为了实现更高的性能方面,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半导体元器件的处理速度、存储容量、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例如,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大量的芯片进行高速计算和数据处理,同时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以便更好地识别路况和障碍物。

  对于更低的功耗,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有限,因此对于半导体的功耗要求就会较高,而低功耗的半导体元器件则可以延长智能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高使用效率。

  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是智能电动汽车的重要衡量指标。考虑到应用场景复杂,在遇到恶劣天气、道路条件或者突发情况下,半导体元器件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半导体元器件还需要适应智能驾驶和车联网等新应用场景的需求。智能电动汽车内的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技术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半导体芯片进行数据处理、传输和控制,因此对于半导体元器件的数据处理能力、传输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艾迈斯欧司朗大中华区汽车应用技术支持总监白燕恭表示,其实目前智能电动汽车的市场趋势,就像移动设备一样,在向“无感交互”的方向上发展。很多厂商在车内交互的设计都在从被动地让用户提出需求进而满足需求,转变为“主动感知用户需要什么”。

  换而言之,与其说半导体厂商是在跟随市场的发展趋势,不如说是精准洞察用户需求。快速、准确、人性化地真正理解用户需要什么并响应需求,是目前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发力点。如何做到真正的“交互”,而不是单纯的“执行任务”,将是重中之重。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曾表示,电动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化水平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而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电动汽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优化、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等方面。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包括车辆状态、路况信息、导航数据等;而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控制算法等都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智能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例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车辆更好地识别路况、预测其他车辆和行人的行为,从而提高智能电动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此外,导航系统、娱乐系统、安全系统等多个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也是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些方面的能力也将不断提高,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智能电动汽车驾驶体验和安全性。

  作为一家汽车厂商,如何和用户保持亲密的关系,让用户尽可能长时间在车内停留?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想要改善用户体验,自然是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以艾迈斯欧司朗产品为例,其位置传感器可通过调节座椅、中控屏、方向盘等设施的角度和位置,更好地实现“汽车智能化”;艾迈斯欧司朗的驾驶员状态监测和方向盘离手检测方案,其中使用的红外光源因为不会被人眼捕捉,所以可以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关注点检测,提高驾驶的安全系数。

  除此之外,艾迈斯欧司朗的车内人因照明方案也备受赞誉,通过环境光检测配合氛围灯的气氛,让用户对车内空间产生亲密感和依赖感,从而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与更多的情绪价值。

  

  落实发展智能电动车数字化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能源不断消耗,数字化似乎已成重要的发展需求。智能电动汽车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国家层面为此也颁布了不少的利好政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动汽车在数字化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智能电动汽车的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效率,而且可以带来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因为数字化技术除了可以对车辆的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从而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和动力性能,还可以实现车辆故障的远程诊断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和服务质量。

  数字化技术通过手机应用或语音控制系统,用户可以远程控制车辆的启动、熄火、锁车等操作,还可以实时查看车辆的电池电量、行驶里程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车辆与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无缝连接,方便用户对车辆进行管理和控制。

  最后,智能电动汽车的数字化还有助于提升驾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例如,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车辆内部环境的智能调节,包括温度、湿度、气味等,从而提高出行的舒适感。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远程监控等功能,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从电气化向智能化的转型过程中,智能电动汽车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一直在升级的“人机交互”的概念。白燕恭表示,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是集中在“交互”——车与车的交互、人与车的交互、以及外界与车的交互。

  

  数字化的发展显然离不开不断地落地创新。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而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应用发展的更新将会愈加迅速。据了解,艾迈斯欧司朗作为知名的老牌上游元器件厂商,将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和Tier 1对接,而也要与OEM保持同步,更快更完全地了解整车厂,乃至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趋势。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艾迈斯欧司朗也在逐步调整自己的定位,更多地和多层级的客户们进行沟通、对齐;同时及时了解车厂的痛点,了解Tier 1的需求,并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将方案升级适配至整个产业链。

  结语: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保有规模占全球一半以上,未来5-10年中国销量的全球比重还将保持在50-60%,仍会是全球的主导性力量。智能电动汽车的数字化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智能电动汽车将会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人机交互”的概念在智能电动汽车上得到更好的体现,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