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清华博士创立星测未来:为卫星装上AI“大脑”,打造高性能星上计算平台

16911
创头条 |史慧芳 2023-10-13 13:58 3人在评论

在一定的卫星间距下,近地轨道大约可容纳10万颗卫星。由于太空轨位资源稀缺,本着“先占先得”为原则,各国都在加速卫星发射。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迈入应用阶段,预计未来5-10年我国将发射通信、导航增强、遥感、空间试验等近万颗各类卫星上天。

庞大数量的卫星每天都会产生的海量数据。为了使星上的数据资源被最大化利用,就必然要提升星上数据处理的智能化程度。 

星测未来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各类卫星提供高能效的边缘算力平台与结合场景的应用解决方案,通过在轨压缩、在轨处理等方式升级卫星的数据计算和传输处理能力,从而为金融、应急、地区安全等下游应用市场提供服务。

虽然是一家初创型科技公司,但星测未来自主研发的星测、星溪系列产品,已成功在轨运行。而这在同类型厂商中并不多见。

如今星测未来凭借自身优势,正成为卫星载荷解决方案与在轨实时服务行业的领跑者。

1

星测未来成立于2020年4月,其背后的创始团队是一群来自清华大学的“工科男”。

星测未来的创始人兼CTO仓基荣是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天文学博士后。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兼COO曹德志和仓基荣是同门师兄弟,CTO潘兴宇则是仓基荣的同年级同学。

曹德志在任职清华大学学生创协主席时,曾和很多创业者、投资人交流学习,在此期间便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后来他和师兄仓基荣多次深谈,两人选择在商业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做一些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事情。

“我们是从2019年开始策划创业的,最早是受到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实验室发起的伽马射线暴探测的星座组网计划——‘天格计划’的启发”,曹德志谈到。

据曹德志介绍,当时创始团队注意到科研过程中的一个需求,即利用边缘端的处理能力,将卫星收到的数据快速处理并完成在轨触发工作,可以为地面的大望远镜后随观测提供预报,从而大幅提升科研观测应用的时效性。也许所有卫星都需要这种能力,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便开始探索卫星领域的商业化机会。

近四年来,星测未来基于高性能星载边缘计算能力,打造了高性能、低功耗、全流程的星上智能应用服务解决方案,包括太空实验载荷解决方案、星上智能计算载荷、实时卫星应用服务等。

据了解,星测未来的产品和服务方案可广泛用于空间天文探测、太空辐照测试、星座智能化运营以及大宗商品追踪、应急救灾、地区安全监测等场景。

具体来看,目前星测未来已成功研制了星测、星溪和海月三个系列的产品。

其中,“星测”主要是给科学卫星提供空间天文观测、太空辐照测试等全流程载荷解决方案。

据介绍,星测系列产品优势在于:

1、采用商业化器件及微纳卫星搭载模式,降低科学载荷研制成本,快速推动空间科学研究成果诞生;2、开辟空间科学的新观测模式,多星组网实现阵列、接力等科学观测模式,从新的角度开展天文学和宇宙学研究

“星溪”主要面向卫星边缘端的计算需求,通过创新的超异构计算体系和软硬件协同加速技术,让卫星具备在轨高效数据处理的能力,比如实现在轨的图像处理、图像压缩,及一些目标识别等功能。

曹德志曾把星溪比喻为“大脑”。“以前的卫星获取数据回传地面,很像脑干和神经系统的关系。它有控制动作的能力,比如让卫星转个身,或者负责数据的链路,类似于建立了神经系统,但是缺乏深度思考的功能。有了星上计算单元,它就可以针对数据进行深度处理,相当于有了大脑的概念”。

海月系列产品主要是为了降低用户使用产品的门槛,让它能够在地面端完成发射前的全流程验证以及科研教学。当算法方案在海月完成验证后,可直接迁移到卫星载荷中,减少后续调试工作。

2

高科技产品自然要凭实力说话。而检验实力的方式之一就是有没有人“用它”。

而星测未来早已有成熟的产品在轨了。

2022年2月,长八遥二火箭在文昌发射升空。其中的“巢湖一号”卫星搭载的正是星测未来研发的AI加速处理载荷“星溪”,这是该款产品的第一次在轨验证。

“说得不谦虚一点,世界范围内我们应该在第一梯队里。因为星上智能处理平台,本身就是卫星上一个比较创新的组件,目前真正成熟达到量产化状态的,只有星测未来一家”曹德志说。

据官网介绍,星测未来已有12颗载荷在轨全流程的成功经验,平稳运行半年到四年。预计到2023年底智能载荷在轨数量将突破20颗。

星测未来用测试结果证明了自身技术实力,在科学实验、遥感等领域与多位客户、多家头部卫星厂商达成相应的合作,比如在可见光遥感领域与长光卫星合作,SAR卫星领域则是与天仪研究院合作,已获得明确的客户订单。

随着商业航天快速发展,星测未来前景广阔。“国内几家头部的卫星公司已经在河北、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建立卫星批产基地。这些头部卫星公司总的年产量能达到100颗甚至200颗,已经具备卫星产业的批产能力,这就为像我们这样的中下游产业提供了机会”曹德志。

虽然星测未来团队目前人员并不多,大约全职三十余人,兼职和实习十人左右,但团队成员大都来自清北名校、斯坦福、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所。且他们大多从事产品和研发工作。

未来,星测未来计划将在算法应用上投入更多精力,发力下游应用服务,致力于成为最懂客户需求的卫星智能化应用服务团队。星测未来后续还将产品和应用拓展至航空、地面场景的其他高端装备等领域。

3

好风凭借力。再好的创业项目要想走得长远也少不了资本的助力。

刚成立不久,星测未来就获得启迪种子与合一加速的数百万元种子轮投资的战略融资。半年之后,启迪之星、奇绩创坛、真格基金也投了。

2022年5月,星测未来又拿到启迪之星、同创伟业、瑞昇投资、厚天资本、用友幸福投资等联合投资的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而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在2022年12月,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的股权融资。

虽然拿到了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但大学生创业并不容易,曹德志也曾遇到诸多困难。不论是技术研发布局,人脉资源积累,还是市场商务开拓,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好在成立一年之后,2021年6月,星测未来就登陆北股交大创板,成为在大创业板挂牌的优质企业。

“大创板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宣传平台,可以为企业品牌提供积极的助力。”曹德志说:“大创板提供的人才政策服务和资本市场辅导服务,可以帮助初创企业与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多维度联系。同时,也会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律所和企业对接,对创业团队在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这些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多重助力”。

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依托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定位,秉承“创业带动就业、资本支持创新”的服务理念,建立了“政府+高校+园区+市场+资金”的大学生创业全链条跟踪服务新模式,为毕业未满5年的毕业生创业企业(含留学归国人员)提供集人才政策、人才招聘等政策服务,以及孵化培育、融资服务、创业诊断、规范发展和转板上市等专业化资本市场服务,旨在激励和扶持毕业生创业群体在京更好创新创业。截至2023年3月末,大创板展示企业数量累计达到277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33家,注册资本超20亿元,企业累计融资额超65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6000人。

今年8月,北京“专精特新”专板在金融街揭牌亮相。星测未来成为首批登陆北京“专精特新”专板的企业。而且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企业的殊荣。

当被问到,给其他创业者分享什么创业经验时,曹德志谈到,创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要启动一次创业,首先应该把握好行业的周期性和趋势性,其次是要有一项在市场上能够取得相对的优势、地位的能力,例如说技术、资源等,还要拥有坚定创业的想法和足够的信念,把一群人集聚在一起然后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此外,曹德志还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保持稳定和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因为创业难免会经历跌宕起伏的过程,在遇到挑战和困难时,别太情绪低落,保持乐观。在遇到特别大的业务进展时,也别太浮夸,迷失了方向。保持好心态,要不断学习,做好手上的事情,扎实稳妥的推进工作,肯定会有好的收获。

星测未来的团队现在已扩展到三十多人,它的成长也是中国商业航天新生力量崛起的一个缩影。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很多星上应用服务应运而生。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创头条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清华博士创立星测未来:为卫星装上AI“大脑”,打造高性能星上计算平台
打赏一下 0
喜欢这篇 12
评论一下 3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9yDgM
@@9yDgM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0
0
@@9yDgM
@@9yDgM说:
无风不起浪
0
0
@@9yDgM
@@9yDgM说:
英雄所见略同
0
0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