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日趋活跃 产学研融合还需发力
“千校万企”“百校千项”“百校千城”、校企联合实验室、创新创业共同体……一条条通道打开,科技成果转化日趋活跃。
日前,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上,签署各类合作协议22项,签署合同95项,意向合同金额超过1.2亿元;江西组织的高校第四届科技成果对接会上,2150项高校科技最新成果惊艳亮相,现场签约金额超8亿元……近日,不少高校举办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促进活动,推动科技创新更高效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业内人士表示,产学研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正共同发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多链融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各环节交流合作机制。尽管如此,科研转化率低等问题需要产学研合作共同作答。
多方推动成果转化效率提升
“产学研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加速技术更新迭代、扩大技术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途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刚刚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指出,应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高效地转移转化,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渠道。
科技成果转化一直都是高校、企业共同面对的旧问题,为了推动科技成果从科研人员“办公桌”走出去,多部门采取了不少新模式,推动产学融合进一步深化。
4月14日举办的2023济南科创金融论坛上,复旦大学枫林科技园主任袁成表示,复旦大学采取了企业和研发团队建立联合实验室的模式,有效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降低研发设备闲置率。
“目前我们建立了12家联合实验室,已有一定效果。例如,上海锡鼎科技有限公司和复旦机器人和自主无人系统实验室自去年建立联合实验室后,其估值上升了26%。”袁成透露,复旦大学计划今年再成立20家联合实验室。
除此以外,为了进一步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多地制定推进政策。成都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作。同时加快建设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遴选一批紧扣重点产业链需求,具备较好基础条件、建设规模、转化前景的中试平台给予重点支持。
山东省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多链融合。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处长于浩表示,目前山东已成立36家创新创业共同体,有效解决了一批以往一家单位做不到、不愿做、做了不划算的技术瓶颈。同时还带动建设市级共同体112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45个,带动企业新增研发投入34.36亿元,实现增加值超过610亿元,新增利税33亿元。
金融为科创企业注入动能
在科研成果转化的链条中,金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参与到转化链条中提供资金链支持。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春华资本董事总经理,春华创投联席负责人朱大鹏表示,目前创投业正积极地将金融资源导向科技前沿项目和团队,为具备爆发潜力的早期团体提供孵化服务,帮助其进行成果转化。“在和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等领域有很多前景非常广阔的项目,希望能继续与优质团队一起,实现成果的转化和落地。”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巡视员周学东也认为,应继续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继续完善包括投贷联动模式在内的创新实践。
“各地金融系统也在不断完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例如政府引导基金方面,安徽省打造‘基金丛林’,省级层面设立‘雏鹰计划专项基金’‘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基金’等天使基金,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型企业发展。”周学东表示。
科技成果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
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数据,2022年全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772507项,成交金额47791.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2%和28.2%,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正加快破除。但同时,在转化链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是专利大国但不是专利强国,仅有数量是不够的。”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表示,自2019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体系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我们需认识到,我国专利含金量不足,专利转化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
根据《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5.4%,与此同时,科研单位、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15.6%和3.0%。
对于科研转化率低的原因,上述报告指出,专利本身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甚至有的专利申请本身就不以转移转化为目的。
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马德秀坦言,目前高校科研人员只追求“专利数量”,只考虑科研前期部分,而专利的质量、转化落地的程度并不受重视。另外,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责、权、利不清,也导致部分专利商业化终止。她认为,需要理念、观点的根本变化,推动企业、高校“向前一步”,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要靠产学研合作共同解答。雷朝滋表示,将通过实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转化行动、实施“百校千城”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进一步提升产学研转化落地效能。
根据“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我国将挖掘一批有市场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布局形成一大批高价值专利,推动实现上千项高价值专利成果转化落地。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单位介绍: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分支机构,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要从事区域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咨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环保部等)、组织科技成果评价、项目战略研讨、专家考察调研、研发平台搭建、开展科技政策培训、企业内训等相关业务,以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充分利用自身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背景、渠道、资源及专业能力,为地方政府和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近期培训计划:
5月17-19日重庆|科技项目申报与经费使用管理、结题审计、综合绩效评价改革专题培训班
5月17-20日苏州|“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解读暨2023年国家科技项目申报、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执行、结题审计、综合绩效评价专题培训班
4月26-28日重庆、5月18-20日杭州、6月8-10日西安|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解读暨科技项目申报与科研经费管理专题培训班
5月24-27日北京、6月14-17日青岛、7月5-8日大连|2023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执行、结题审计、综合绩效评价专题培训班
5月25-28日杭州、6月15-18日西宁|提升知识产权运营能力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培训班
6月7-10日成都、6月27-30日桂林|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营暨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
如有相关需求可联系: 王主任 电话:13426056628(同微信)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最新项目申报政策消息及近期科技培训计划动态。)
2023-11-24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发布了 《工信部|2023年度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名单公示》的文章
2023-11-17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发布了 《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2023年第3期应急管理项目《双循环背景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与影响机制》申请说明》的文章
2023-11-15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发布了 《工信部|关于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的文章
2023-11-15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发布了 《工信部等五部门关于开展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活动的通知》的文章
2023-11-15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发布了 《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2023年第三批研究课题入选公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