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丰农控股谭泽鑫:未来十年,是中国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2735
35斗 2023-01-05 09:48 抢发第一评

本文来自35斗微信公众号,作者胡小凤。

“一个人能经历行业风口到来的前夜,是一件挺幸运的事情,恰好我们所处农业赛道就是一个即将爆发的赛道。”


35斗举办的数字农业圆桌分享活动上,丰农控股联合创始人谭泽鑫如此表示。


他坚定认为,未来十年,会是中国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创业将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机会。


自2014年成立,丰农控股已经从PC上网时代的农资电商,成长为覆盖种植业的“种、学、管、卖、投”各环节的综合型现代农业服务集团,形成了“5家企业+2所研究院”的农业服务布局。


2014年成立的大丰收,是国内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2017年内部孵化的天天学农,是国内最大的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平台;2018年创建的识农智能科技,是国内知名农业AI图像识别平台;2015年孵化的丰诚上品,负责农产品的对接,是国内知名农产品品牌营销平台。


甲子启航是丰农控股旗下产业基金,是国内专业的农业科技投资孵化平台,管理规模15个亿左右,主要投资早中期阶段的农业跨界项目,单个项目投资额度在1000万左右。


此外,数智丰农研究院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及数字农业研究院,丰创研究院则是国内首家互联网种植服务及检测研究院。


一路走来,丰农控股旗下各公司得到了经纬中国、兰馨亚洲、华创资本、长策投资、雍创资本、松禾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


8年时间,丰农控股在农业服务、生产托管、农业职业培训等方面,通过摸索转型,最终成为现代农服的新标杆,见证并推动着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本文中,谭泽鑫分享了丰农控股业务布局背后的思考。在他看来,做好农业服务,最重要的是对农民有正确的认知,需要企业扎根田间地头,真正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丰农控股联合创始人谭泽鑫)


以下内容经35斗编辑整理。


一、从大丰收的发展,看农资电商行业起伏


2014年,丰农控股成立第一家农资电商公司大丰收,2014 年也是农资电商元年。


从 2014 年到2020年,农资电商行业经历了从波峰到波谷的变化,现在算是到了一个比较平稳状态。


大丰收做农资电商的逻辑很简单,当时农业朝着产业化趋势发展,在产后环节布局的公司众多,但很少有人关注到产前环节。大丰收围绕上游产地端做了一些分析,发现生产资料是种植户中投入最大的一项,80%的成本都投入在生产资料中。


国内生产资料流通渠道臃肿,农民买生产资料价格高。全国 2 万个厂家对应十几万经销商,再对应 200 多万的零售商,最后服务四五百万的种植大户,以及众多小农户,中间两层渠道商看似毛利很高,但是最终的净利很低,因为成本很高。生产厂家做产地批发商,整体的毛利率也不高。


2014年恰巧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机会,我们当时思考,农业生产资料行业能不能用产业互联网的方式来做。


大丰收做的第一个尝试,就是用渠道数据化的方式做电商,对中间人工渠道进行瘦身,让农民用线上的方式购买生产资料。发展8 年下来,农民对于线上购买生产资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现在不再需要太多的市场教育。


目前,大丰收农资商城成为全国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上架农资10000余款,覆盖作物100余种,服务用户近200万人,服务面积7千万亩,产品与服务能满足作物全年各环节所需。



在做农资电商过程中,大丰收也经历过一些转型变化。


生产资料是投入品,不是消费品,产品是标准化的,但是它的服务和使用是非标的,注定了单纯用线上化方式做流通,在市场上走不通的,作物生长面临着复杂的气候、土壤等因素参与,必须要依赖一些线下服务方案。


因此,这些年大丰收尝试让农资产品方案化,方案服务化,让服务标准化,从只做肥料,到肥料加农药,再到整体的技术、服务解决方案等。这一点在公司人员结构上也有体现,从2017年开始,公司70%以上的员工是拥有互联网科技和农业行业背景的人才。


农户在线上购买产品,有些大户还需要线下服务,大丰收线下有百人服务团队,常年在线下做服务。


另外,大丰收在2016年后完成了几轮的融资,在资金的使用上基本都花到了整个农资行业上、下游的供应链建设,比如像上游,目前公司合作的很多厂商,都能拿到比较好的优势价格产品。


在农资行业,生产资料配送是国内最长的一条配送路径,而且农药跟肥料的配送方式完全不一样,肥料可以快运或物流,农药要用快递,农药的快递又是一个非常特殊场景,不同的产品要选择不同的配送方式,大丰收这样的民营企业不可能去自建配送,所以找行业伙伴合作配送。


但是,目前全中国只有包括中国邮政在内为数不多的快递服务商能直接到村,其他的物流加快递公司必须要中转到县城,到县到镇再去中转,有些镇到村还需要再中转,最后导致中间各层级很难标准化、数字化。


大丰收这些年在下游配送、仓储建设方面花了很多的精力。最终的成果体现是,除了较远的东三省或者新疆,农户不管在线上买一吨肥料还是买一瓶农药,都能保证 72 小时之内,送到田间地头。


现在大丰收的农资电商已经发展到一种非常稳定的模式了,但农资电商真的是一个非常苦的生意。


二、天天学农,打造农民学得会、听得懂、愿意付费的内容


2017 年,公司内部发现农民的痛点不仅是生产资料,他们对自我种植水平的提升有很强的诉求,由此孵化了天天学农,想做一些农民培训教育的事情。


2017年是公司做数字化的节点,也是整个互联网知识付费的高潮,在我们之前有很多做互联网农技问答社区,日活很高,用户很多,但是没有找到好的变现模式。


相较于市场上的农业知识技能培养方案,天天学农做的事,更多是激发农民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水平,让农民愿意为好的知识和内容买单。


(学农APP截图)


在尝试着做天天学农的过程中,也经过两次转型。


2018年,第一次是从单纯的培训转型到知识付费;从2020年之后,又正式从知识付费转型做职业教育,从小课开始覆盖全年课程,打造了一体化、全流程技术培训体系。


目前,天天学农自主生产的课程总门类超过200个,课程总节数超过5万节,合作专家超过2000人,合作机构达到150个,累计服务用户超过600万人。


第二次转型对天天学农来说其实挺难,原来只需要做一个小课程,讲知识点可以,但转型做职业教育后,必须要有教学练测评、陪伴式教学,类似 K12 ,毕竟中国完整的体系化课程是很难做的,现在天天学农课程平均时长都在 1000 分钟以上。


这么多年下来,天天学农最重要的是打磨出一套农民学得会、听得懂、愿意付费一套内容逻辑和课程体系。


课程培训对象已经从农户拓展到农业服务人员,包含返乡入乡创业者、种植户、农产品贸易商、农资渠道商、农资渠道商、政府农技员等。


我们从用户属性的多元化这一点,也会发现现在农业行业越来越热了,很多农业系统管理干部、农业大学生都在不断的学习农业相关知识。


三、生产全程托管还很难,未来一定会有政策红利


生产托管是丰农控股在拓展的重要事情,属于大丰收板块下。


丰农控股做生产托管很早,从 2018 年开始,当时主要做技术托管,从2020年开始做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就是生产大托管,我们发现国家政策是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就是生产托管的发展。


公司在托管业务中发现,市面上绝大部分的生产托管都还是假托管或者部分托管,这种假托管并不是农业服务团队不想做,而是因为确实有太多的政策、土地、农户利益的关系导致没有办法进行全程托管。


公司针对大田作物,一般进行全程托管,经济作物进行技术托管。在黑龙江托管了近10 万亩玉米,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全程托管;在河南驻马店托管了 1 万亩的花生;在广东清远托管几块地,每块地几千亩,种植包括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等产品。


(牡丹江托管基地)


每一块地的托管本身是个经济模型,每个地方的经营模型不一样。因此,真正想做到这种全程托管真的挺难,黑龙江能实现全程托管,跟当地土地连片、平整,以及农民清楚托管的价值很有关系。


农民对托管这件事情的认知也越来越强了,很多农民原来只会把土地流转出去,现在他们也懂得,我要不要把我土地托管出去,因为流转跟托管土地的性质完全不一样。


在未来,托管一定会有更多的政策红利,但现在还处于前期摸索阶段。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丰农控股技术托管这一块已经比较成熟。


四、智慧农业以智慧大脑为前提,离不开人力支持


智慧农业是公司从2020年开始重点布局的方向,希望在做托管的时候,通过智慧能力解决人力成本的问题,能用设备长期匹配,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农户提供农事管理小工具,为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公司智慧农业布局分三个层,微观层、中观层和宏观层。微观层主要面向小农户,有两个智慧管理平台。


识农AI识别平台,是国内首款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进行病虫草害识别的工具,可以基于千万级图片数据库,实现95%以上识别准确率,有效帮助农户管理生产过程。比如为大疆创新开发小麦、水稻数穗模型,利用无人机拍摄识别麦田数据


大丰收农事记则帮助农民朋友在线记录农事,高效便利管理果园。截至目前,大丰收农事记用户已突破100万。


中观层主要是面向规模化的农场,提供一体化的软硬件的服务,打造的DAP数智农场系统,可适配多作物多场景,拥有实时监测、数据化记录、协同分析、智能决策、信息化管理、产品溯源六大功能,全面提升农事效益。


(数智丰农示范基地)


丰农控股没有自研硬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AI这一块,做智慧决策、模型,团队已经深耕七八年,对每个作物后期情况、技术情况都比较了解。


我认为智慧农业是以智慧大脑作为前提的,很多数据收集、角色、流程线,需要人为的输入输出,线下需要大量的人员支持、案例支撑,最终建立模型,实现精准指导种植。


宏观层面主要是和政府合作,建设区域农业管理平台。丰农控股今年牵头组建全省也是全国首个功能性数智农服产业园,利用数智化技术服务、赋能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园的数字化发展和建设。


5、看好解决实际问题,能从C 端或 B 端市场赚钱的农业项目


丰农控股旗下产业基金甲子启航,专注投资农业新科技和新模式,管理规模15个亿左右,投了30多家农业企业,大部分都是数字化相关企业。


基金资金主要来自上市公司以及管理的政府乡村振兴引导资金,主要投资早中期阶段的项目,单个项目额度在1000万左右。围绕农业科技方面,会注意以下几点投资逻辑:


第一,不看特别大方案的项目,希望项目某一些技术要点,能实实在在解决一些产品问题、场景问题,哪怕只解决一个问题;


第二,看好主要客户是来源于市场 C 端或者 B 端,而不是政府 G 端的农业科技项目,因为能从 C 端和 B 端的客户上面赚钱,说明他的技术确实能在一线农业生产上解决一些问题;


最后,我一直坚定认为,未来十年会是中国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一个人能经历一个行业风口到来的前夜,是挺幸运的一件事情,恰好我们所处的农业赛道是一个即将爆发的赛道,创业迎来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机会,丰农控股愿意跟更多伙伴,一起迎接中国农业的未来。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