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山东碱地3000亩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德州大河粮仓

2965

山东碱地3000亩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德州大河粮仓

齐鲁壹点记者 马志勇 胡兵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晓琳 通讯员 周宁 庆云报道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中国三农智库网-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报道:奔腾的黄河和蜿蜒的古运河孕育出德州广袤的平原大地。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德州市率先助推“吨半粮”创建,火热的6月,风吹麦浪,遍地金黄,一派丰收景象。平原“吨半粮”创建核心区高产攻关田实打测产亩产755.04公斤,齐河县“吨半粮”核心区实打测产亩产811.6公斤,临邑“吨半粮”核心区实打测产亩产839.2公斤……

6禹城进行大豆玉米间作播种,目前禹城已完成复合种植面积13.46万亩。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目前,德州市814.8万亩小麦进入大面积收获期。作为全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全国首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德州扛牢粮食安全的责任义不容辞。

全市坚持“书记抓粮”,凝聚部、省、市、县、乡、村“六级力量”,形成抓粮强大合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技、良机、良网深度融合,实施“六大工程”;围绕粮食生产、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推动粮食产业拓链展链延链,努力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德州庆云碱地“变身”良田 3000亩水稻获丰收

走进德州市庆云县严务乡中天现代高新农业产业园,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垠,一串串的稻穗颗粒饱满,在秋风的吹拂下,掀起稻浪滚滚,飘来稻香阵阵。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片生机勃勃的稻田,就位于庆云县“十八苦水村”之称的严务乡。严务乡位于庆云县城东北,地势低洼,属典型海侵区,水文地质条件极差。

浅层地下水苦咸,曾经是一片盐碱地,为抬田压碱,勤劳的劳动人民人工开挖大量排碱沟,造成沟渠密集,耕地田块较小、杂乱无序,土地利用率与生态效益较低。年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高土地利用率,庆云县积极组织实施了一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庆云县土地整治(占补平衡一期)严务区域(一期)项目就是项目之一,该项目区建设规模973.1054公顷,自2019年实施以来,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共新增耕地146.3365公顷,新增耕地率达15.04%。

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田、水、路、林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全面提升了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粮食生产保障水平,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是由于项目的实施,使得严务乡实现了旱地变水田的奇迹,种出了庆云县的第一粒大米。

项目实施后,除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与利用效率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引来了成群白鹭栖息,稻田、飞鸟和流水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接下来,庆云县将在耕地保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治理等多方面持续发力,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为全面打造“活力新城,美丽庆云”不断蓄力。


七彩德州·黄丨黄河涯镇的金“稻”路

茄儿圆、林檎甜、蟹黄肥、鱼儿壮合成了丰收的味道。金秋时节,往年在马颊河两畔所呈现的,一般都是农户自己种植的玉米成熟时所丰收的景象。虽然同样透露着丰收的喜悦,却好像又少了一丝“特别”。

9月29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驱车行驶在101省道,路过位于德城区黄河涯镇的马颊河畔,被金黄整齐的“麦浪”晃住了眼。秋天咋还收上麦子了?带着好奇,记者来到了河畔,仔细一看:沉甸甸的“麦穗”不是记者所熟知的麦子形状,莫非是培育了新品种?正值记者探讨之际,一位大眼睛、带着爽朗笑容的女士为记者解惑:“这是我们在河滩地上所种植的旱稻。”

原来这里是中农田园文旅山东有限公司的旱稻田,而为记者解惑的女士则是这里的“农场主”——中农田园文旅(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宗艳,赵宗艳告诉记者,这片旱稻田有1200亩左右,从今年5月开始改种旱稻,之前已经闲置了一段时间。“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在河滩地上种植旱稻,因为第一年土地情况不稳定,今年降水也多,亩产量平均在700斤左右,我已经非常满意了。”赵宗艳高兴地说。

放眼望去,这些稻田中间没有田垄,而是沿着河岸连成一片,绵延不绝,一幅田园生态美景跃然眼前。河滩地情况咋样?原来在德州也能种植水稻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连忙询问起了赵宗艳。原来,这片河滩地的土质并不好,村民没有过多的“修饰”这片土地。今年53岁的李大妈告诉记者,她家里种着3亩地,收成好的时候,一年的收入也就几万元,主要收入依靠在外打工。

但现在好了,她可以选择在家门口打工:每年5月份至11月份,旱稻生长期间,她就给旱稻除除草、捡捡石头,这样算下来,家门口打工加上自己地里的收入和原来相差无几。在稻田的投入上,赵宗艳一直也是“大手笔”。在黄河涯镇的历史上,没有种植水稻的历史,为达到种植条件,她承包了1200亩的河滩地,整地、挖渠、铺路,达到了“涝能排,旱能浇”。

旱稻的生长周期大约为120天,每年可以种植两季,等旱稻收获之后,地里还可以种植小麦。“这样我的土地都能利用起来了,不会闲着‘花钱’。”说到旱稻种植的收益,赵宗艳这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亩旱稻田产量平均700斤,平均能卖到3元一斤,1亩就是2100元,这是咱的品种价格优势。”赵宗艳深知,若将旱稻移到普通的田地里耕种,产量能达到1100-1300斤/亩,因这是第一年的“试水”,所以赵宗艳并不着急“一口吃成个胖子”。

下一步,贫瘠的河滩地怎么发展,赵宗艳也有自己清晰的规划。“我们的旱稻和普通的水稻还不同,是可以种植出五彩的颜色的,明年,我就要在咱们的马颊河畔,种出我们的五彩稻。”赵宗艳坚定地说,五彩稻种出的不仅是风景,更是黄河涯边上“一顿不吃饿得慌”的天然成色。

山东碱地3000亩水稻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德州大河粮仓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