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邯郸百亿斤粮食生产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河北大市粮食经

2797

邯郸百亿斤粮食生产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河北大市粮食经

记者黄涛、袁柯 人民网石家庄电 杨文娟 科技日报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中国三农智库网-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报道: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认为“粮食总产达到8亿吨”的目标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第三代杂交水稻亩产有望达到1200公斤甚至1300公斤。

1326.77公斤!

我国水稻种植亩产再创世界新纪录

10月23日,河北邯郸,由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指导,河北省科技厅组织,全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华中农业大学、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工程大学等单位7名专家组成的测产组,在永年区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通过现场实打实测,亩产达到1326.77公斤,再创水稻大面积种植世界最高纪录。

“唰唰唰……”明媚的阳光洒在金色的稻田,村民们欢快地挥舞镰刀收割着。这块百亩示范田,播种了袁隆平院士毕生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2号”种子,虽然受阴雨气候影响水稻收获推迟了一个月,却仍显得十分雄壮。

据测产组组长、中国农业科技创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栗铁申介绍,在示范基地102亩水稻田,随机抽取了3块地,面积分别为1.014亩、1.010亩和1.006亩,进行人工收割、机器脱粒、实收实打,最终平均亩产达到1326.77公斤。

这次和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的实验项目,是2020年12月海南‘杂交水稻高产攻关工作会议’期间,袁隆平院士亲自交办的项目。袁院士安排第三代杂交水稻新品种‘三优2号’和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发挥种肥强强联合优势,希望实现亩产1300公斤的目标,为建党百年献礼。”农业农村部耐盐碱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新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魏县水稻试种成功

暨开镰仪式圆满举行

稻海翻金浪,风吹稻米香。这幅本该出现在南方的丰收之景,如今却出现在了北方的梨乡水城,这是魏县积极推进全域水网建设结出的硕果,也是魏县扎实做好农业结构调整最美的见证。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活动现场,在魏县双井镇李照河村水稻试验田举行了水稻开镰仪式,庆祝魏县水稻试种圆满成功。县领导崔凤震、苏晓艳,县政府办、宣传部、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水利局、乡村振兴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以及农业农村局、双井镇干部代表,中化农业服务中心、种植大户代表参加仪式。政府副县长苏晓艳同志主持仪式。

仪式上,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蒿要领同志就试种水稻项目做简要介绍,县委副书记崔凤震同志致辞。崔凤震同志指出:百年奋斗启征程,乡村振兴正当时。在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魏县作为农业大县,正在大踏步前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勾勒“一区三带多点”格局,加快全域水网、漳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开展乡村振兴战区和全域观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崔凤震同志希望:一是希望县农业农村局等农口部门,进一步补齐“三农”短板、做强特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开创魏县“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二是希望中化现代农业深耕魏县,进一步发挥在种子、农资、技术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巩固拓展大田作物、全面发力经济作物,不断提高服务魏县农业发展水平。三是希望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

据魏县农村农业局发布,24日上午,在魏县双井镇李照河村坑塘边上,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机器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插秧作业,一排排嫩绿的水稻秧苗均匀插落在稻田里。随着该镇的水稻插秧工作启动,也拉开了魏县水稻试种的序幕。种植水稻在魏县历史尚属首次,如果试种成功,将对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生态修复、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水稻种植试点由县农投公司建设,按照边谋划、边设计、边实施的指导思想,一期进行水稻、水培芹菜等试种,农户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打工获取酬金。同时,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建成一个项目、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方百姓,促进全县农业大发展。

近年来,魏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大胆尝试,全力推进全域水网建设,大力发展坑塘经济,以双井镇李照河村、车往镇车西村为试点,试种水稻、菱角、荸荠、水培芹菜、莲藕种植,因地制宜发展鱼、虾、蟹养殖等产业,致力打造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典型和示范样板。

试点成功后,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域推广,带动更多镇村利用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做强坑塘经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目标,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上下联动分工负责

秋收力保粮食颗粒归仓

今年汛情较重,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此,邯郸市坚持把防汛减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上下联动、分工负责、全面动员,力保秋粮应收尽收。全市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市农业农村局县级干部带领有关站(所)农业技术人员,分赴分包县,深入一线,现场帮扶。同时,各县(市、区)迅速行动,均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下发了防灾抗灾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层层落实分包责任制,组建工作专班,将排涝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到村、到地块。

围绕秋收秋种及减少棉花、蔬菜等农作物损失,研究制发了《关于做好洪涝灾害灾后农业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建议》,并通过电视、公众号以及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培训。自10月4日起,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分组对重点受灾县区明察暗访,督促任务措施落实。同时,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督查专班,对本地农田排涝和秋收秋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督导检查。

在全面摸清秋粮面积、成熟情况、土壤墒情、积水情况、收获机具数量等底数情况下,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协调,从河南调配履带式玉米收割机250台,加上邯郸市自有的260台,合计有510台履带式收割机投入使用。积极推广曲周县雨后抢排、魏县雨后抢收的做法。各县(市、区)动员县、乡、村三级干部,坚守在防汛排涝第一线,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财产损失。

坚持把农田排涝作为防汛减灾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做好渠道疏通、机械抽水、明渠修挖等工作,将农田积水排到没有种植农作物的低洼地带。对正常没有受灾积水地块,及时收获;积水不重的,积极协调轮式履带机进行机械收获;积水严重不能排出的地块,全力以赴进行人工收获,最大限度确保秋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

邯郸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的“粮食经”

开局之年仓禀足。一组来自邯郸的粮食生产数据令人振奋:2021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71万亩,总产537万吨(107.4亿斤),较去年增加4万吨,全面超过省定目标(106.78亿斤),自2013年以来连续九年超百亿斤。

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邯郸以“稳定面积,提升能力,依靠科技,主攻单产,防灾减灾,确保总产”为工作主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粮食生产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积极稳固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地位,实现粮食绿色、高效生产。

全力做好秋收秋种 强化冬小麦播后管理

2021年入汛以来,邯郸遭遇持续降水,尽管秋粮播种面积达646万亩,但粮食生产警报多次拉响。据邯郸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白长俊介绍,2021年为了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种面积保质保量,邯郸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领导小组,建立了农业防灾减灾夺秋粮丰收包联工作制,将防汛排涝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到村、到地块,进行现场帮扶。

不仅如此,围绕秋收秋种及减少棉花、蔬菜等农作物损失,该局还出台了种子、棉花、蔬菜、病虫害防治等系列专项工作方案,全市共组织了16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群众抢收抢种。“数字显示,2021年秋粮总产292.1万吨,较去年增加0.8万吨,保证了全年粮食总产量的丰收。”白长俊说。

冬小麦的播种和管理,是保证明年夏粮丰收的基础。“2021年邯郸冬小麦播种的任务是530万亩。”邯郸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推广研究员段美生说,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冬小麦播种534万亩,比2020年增加8.7万亩,增幅1.6%。“但受降雨偏多影响,2021年邯郸小麦播种偏晚,晚播小麦占比达60%以上。”

对此,邯郸市农业农村局根据播种特点及时制定了小麦播后管理技术意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农民加强播后管理。“对于播种较晚的小麦,明年春天要注意搂麦,中耕锄划,提温保墒。这期间一旦病虫草害达到防治指标,就要及时防治,并适时喷施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在河北邱县新马头镇波流固村的麦田地头上,邱县农业技术站站长张保安正在对农户进行实地指导。

据介绍,2021年秋天涝害较为严重,部分地段冬小麦苗龄小,苗情弱。对此,邱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在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学习的同时,组织专家纷纷走进田间地头,送技术、授经验、做示范,把课堂搬进了田间地头。

“经过采取查苗补种,播后镇压等多种措施,目前小麦苗情转化逐步升级。”段美生说,截至目前,邯郸市整体苗情已接近常年,一类苗比例已增加到28.3%,二类苗比例45.3%,三类苗比例下降到26.4%。接下来,除了对整地质量差、土壤暄松地块在进入越冬前适墒采取镇压措施外,邯郸市农业部门还将指导农民适地适量适时浇灌越冬水,做好冬季麦田禁牧,并及早谋划小麦春季管理,为粮食稳产打好基础。

日前,走进位于河北省广平县南韩镇唐庄村的富硒小麦种植基地,只见一垄垄青绿坚挺的麦苗正茁壮生长。“此前,我们浇过冻水,提高了小麦幼苗抵御严寒的同时也利于保持土壤的湿度,等到今年开春后再根据小麦生长情况进行浇水、施肥等管理。”该种植基地负责人张静说。

“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进一步提升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广平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刘保国表示,该县依托富硒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南韩镇富硒产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1500余户种植富硒小麦4万亩,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为了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邯郸建设了中东部小麦玉米优质粮食产业带,以大名县、曲周县、磁县等为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产业带400万亩,培育创建了馆陶黑小麦、广平富硒小麦特色产业。同时,还建设了西部优质杂粮产业带,以武安小米为重点,发展谷子面积40万亩,并以磁县禾下土种业为龙头,发展脱毒优质甘薯10万亩,培育了优质甘薯特色产业。

粮食一枝花,科技来当家。在优化粮食生产布局的同时,邯郸还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打造高效、绿色农业。“去年我们种了1000多亩滴灌节水型小麦,按每亩节水50方、减少人工3个、节省电费20元计算,每亩便可以降低成本80元以上,仅浇地一项就节省了近10万元。”日前,邯郸市肥乡区明霞家庭农场负责人张良盘算起今年的节水账,一脸满意。

据了解,邯郸在东部地下水超采区,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为依托,以季节性休耕、浅埋滴灌、旱作雨养种植试点等项目为重点,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集成创新节水模式,构建节水农业新格局;在西部山丘区示范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大力推广耐旱作物、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培肥改土、集雨保墒等技术,用足用好天上水。

“不仅如此,我们还试验研究了一批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集成推广了一批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投入品高效利用的标准化技术模式。”邯郸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李春波说,邯郸积极加强粮食新品种研发引进推广,壮大农业科技队伍,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另外,邯郸推进了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大力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全市实现规模种植200万亩以上,实现规模效益;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速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灾害保障机制,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民利益。

“仓廪实,天下安。只有抓好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努力推动粮食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才能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白长俊表示。

邯郸百亿斤粮食生产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河北大市粮食经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