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贺州旱改水新丰景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广西改出乡村振兴

2837

贺州旱改水新丰景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广西改出乡村振兴

贺州台 韩俊彤 谢全 周珍如(实习)  通讯员 朱玉婉 毛献平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中国三农智库网-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报道:近日,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现场,广西农投乡投公司在贺州市铺门镇鹤洲村举行水稻收割活动。

开展水稻机收损失监测调查 有保障

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经过前期土地整治(旱改水),铺门镇鹤洲村等3个村新增水田438亩,项目区田间道路形成网络化,灌排水功能和耕地质量得到极大提高,项目进入第一年管护期,种植水稻获得丰收。经现场测算,亩产超过700斤,远超旱改水管护期产出标准,土地经济效益大大增加,为当地稳粮保仓和促进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示范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水稻机收减损技术推广工作,减少水稻机收环节损失,树立减损即丰收的理念,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八步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八步区发改局成立水稻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小组,积极开展水稻机收损失监测调查。

监测调查小组在仁义镇、铺门镇、信都镇、桂岭镇等主要水稻生产大镇随机选取机收地块开展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取样地块均是采用全喂入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经测定,取样区最高损失率为0.87%,最低损失率为0.23%,平均损失率为0.54%,低于现行农机具质量标准规定:“全喂入式谷物收割机的机收损失率不超过1.2%”的要求。

近年来,八步区通过落实农机报废更新政策,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收获机械,同时积极组织机手开展机收减损技术培训,提高机手和农户节粮减损意识和技能,通过两步走,大大降低了机收损失。随着气温持续升高,贺州市八步区18.23万亩早稻陆续成熟开始收割。广袤的田野里,稻穗沉腰,机器穿梭,农户们忙里忙外地运送稻谷,好一派繁忙的夏收景象。

在八步区仁义镇福联村,农机手们开着收割机进行收割作业,不一会儿就将一大片稻田收割完毕。“今年早稻有望丰收,这几个月没算白忙活!”已有30多年种植经验的福联村农户李运柱笑着说,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采用绿色高效高产技术,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量,而且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据了解,李运柱种植的10多亩早熟早稻品种目前已基本收割完成,亩均产量420公斤,比去年增加1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良好开局,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贺州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面积,贺州市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以“普查、整治、发展、保障”良性闭环思路,通过“摸清底数、靶向治理”推进耕地保护,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同时,贺州市抓早抓紧落实春耕生产、全面落实增产技术措施、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助力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据农情调度,截至6月30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8.24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177.72万亩的60.9%,其中早稻67.11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1.22%。全市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已发放1.32亿元,发放率为96.99%。

此外,针对6月份连续大范围降雨的不良天气,贺州市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组建5个由领导干部带队的服务指导组,选派党员先锋、乡村科技特派员,分赴三县两区下沉田间一线,指导群众采取施肥、打药等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打好了防汛保粮主动仗,也为确保早稻丰收贡献了坚实力量。

广西贺州“旱改水”改出乡村振兴新“丰”景 

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新兴村“旱改水”项目水稻种植基地里,微风吹过,金黄色稻浪轻轻起伏。收割机在金色稻海里穿梭,呈现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八步区信都镇新兴村“旱改水”项目是八步区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之一,于2022年3月完成工程建设并种植水稻。如今,这片昔日效益不高的旱地经“旱改水”已摇身转变成了一个“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只见黄澄澄的水稻连接成片,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水稻丰收季。

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近年来,八步区大力推进“旱改水”项目建设,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增强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补充了耕地数量,基本实现耕地数量稳中有增的目标,促进项目区农业发展,为八步区发展生态农业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截至目前,八步区立项“旱改水”项目44个,总规模1.98万亩,现已完成其中3个项目877亩的验收入库,粮食总产能约18万公斤。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由广西农村投资集团乡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实施的贺州市八步区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信都镇北源村项目区)迎来了水稻播种的好日子。连日来,北源村的旱改水项目区机声隆隆,笑声阵阵,11台大型拖拉机打田耙地,8台插秧机不停地插播水稻秧苗,一幅幅春耕热闹美景映入眼帘。

为战春耕保生产,施工单位现场聘请了数十名农民参与到旱改水项目春耕种植中,打响旱地变水田第一炮,用实际行动消除了农户质疑。“以前,这些田地只能种种玉米花生,一辈子都没想过还可以种植水稻。”“种玉米花生的收益也没水稻的高。”看着刚插种的嫩油油的小秧苗,村民们一边想象着稻谷成熟时收获的场景,一边感慨“政府实施的旱改水政策真是高瞻远瞩、利国利民”。

截至目前,该项目信都镇北源村片区已顺利种下200多亩水稻,预计4月23号完成信都镇北源村293亩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水稻种植。据了解,今年是贺州市八区旱改水项目土地首次投入使用,全区计划种植4000亩水稻。

稳步推进农业设施设备改造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稳步推进农业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完善粮食产销链条、培育优势品种品牌,农业综合产能大幅提高,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日前,在平桂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稻田犹如棋盘,两台全机械化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

在另一头,旋翼的嗡鸣声在田间回荡,一架农用无人机正在来回作业喷洒液体农肥。与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场景相比,如今的农业生产充满了科技力量。广西贺州市永隆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忠秋介绍,目前,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的育秧模式,在耕、种、收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全覆盖,并与全市三县两区的农民合作社或种粮大户建立订单基地,种植优质稻面积6000多亩,稻谷年产量8000多吨。

近年来,平桂区以创建小凉河粮食产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契机,围绕“全程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扶贫”三大核心要素抓建设,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广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粮食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贺州市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贺州市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区建设,带动平桂粮食产业转型发展,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我市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2021年底,全市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 534万元,补贴农机具1083台套,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27万千瓦,全市农业机械30.83万台(套),全年投入农业生产机具15.8万台套,检修各类农机具1.85万台套,累计机耕面积达234万亩,机插面积28万亩,机收面积113万亩。

引进和推广各类多功能、智能化、先进农机具505台套,淘汰报废老旧农机具7801台套,全市农机装备质量和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7%,较上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86%,较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

贺州旱改水新丰景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广西改出乡村振兴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