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多家核酸检测企业净利润暴跌,疫情造富神话趋于终结?

9472
创头条 |史慧芳 2022-07-20 14:09 1人在评论

微信图片_20220720140836.jpg

作者|史慧芳 编辑|六耳 来源|创头条

有的公司10天净赚1个亿,有的一个季度净利润超以往全年……曾几何时,核酸检测公司一夜暴富的新闻屡见不鲜。

尽管如今核酸检测赛道进入下半场,但是这场造富盛宴依然尚未结束,只是暴利神话似乎趋于终结。

近日,多家核酸检测概念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透过这些“成绩单”,可以看到“冰火两重天”。

有的公司业绩“爆表”,有的公司却业绩“脚斩”。前者比如九安医疗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70倍,后者如科华生物预警净利润同比下降90%。即便猛如华大基因,预计上半年净利润降幅也超过30%。更要紧的是,一些核酸检测机构这两年的应收账款还在大幅走高。

-1-

同比暴涨,环比却暴降

多家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喜中透着忧

近日,多家新冠检测上市公司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从业绩预告中可以发现,新冠检测行业的“暴利”时代正一去不复返。

比如,科华生物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0万-5000万,同比下降超过90%。

乐普医疗预计前两个季度净利润12.08亿至13.8亿元,同比下降30%至20%。其中新冠检测相关业务营收同比降低80%,占总营收比例从去年的37%下降至9%。

华大基因则称,2022年上半年度净利润为5.8亿元至7.2亿元,同比下降33.7%至46.6%。这主要是由于新冠相关业务收入较2021年同期较高基数有所下降。

当然,也有企业晒出的“成绩单”数据喜忧参半。

由于依靠海外订单实现了业绩暴增,九安医疗预计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151亿元——155亿元,同比增长约27466%——28197%,净利润超过之前12年的总和。然而,这个“一骑绝尘”的气势并没有延续到二季度。

公告显示,九安医疗今年一季度净利润143亿元。据此推算,九安医疗今年二季度净利润不到12亿元,环比下降超90%。

九安医疗解释称,其业绩增长完全是靠新冠抗原试剂盒来带动,与美国疫情发展情况直接相关,因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万泰生物同样受上半年国内外新冠疫情影响,新冠原料和新冠检测试剂的收入及利润实现快速增长。预计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25亿元-27.5亿元,同比增加246%-281%。然而,与一季度相比,万泰生物二季度净利润增速基本停滞。

在国内核酸检测市场见顶后,不少公司寻求出海找新业绩增长点。只是,如今来看,往欧美卖新冠检测试剂的生意也不好做了。

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出口货值自今年2月达到180.24亿元的高峰后就开始大幅下降。特别是5月,国产新冠试剂出口货值仅为1月的十分之一。

新冠检测试剂出口量大跌,也意味着红利期将尽。 

明德生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14%,看似增长喜人,实则二季度环比一季度明显下滑。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第三方医检龙头金域医学身上,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5.5亿-16.8亿元,虽整体同比增长超46%,但是二季度净利润环比也下滑了15.18%-29.5%。 

然而,对于第三方核酸检测企业来说,目前最为要紧的或许是应收账款高企,甚至出现现金流吃紧。

-2-

应收账款逐渐高企

90%以上属于1年内账龄

这一点,从一些核酸检测企业发布的财报中,可看出端倪。

2022年第一季度,金域医学营收42.51亿元,同比增长58.7%。截至一季度末,其应收账款64.22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38%。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9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96%。

其实,从2021年下半年以后,金域医学的应收账款增长速度便开始加快。在去年年报中公司称,未来可能面临“费用结算延期、回款天数增加、坏账”等资金风险。

 除了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兰卫医学等机构近两年应收账款占比也明显增加,且90%以上应收账款账龄在1年以内。

兰卫医学曾在2021年年报中提及,2021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4%,主要是报告期业务快速增长、大筛查核酸检测业务回款期较长所致。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迪安诊断和兰卫医学两家检测机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均由正转负。

也有部分检测机构从今年开始才出现大量应收账款。例如万孚生物,以往应收账款都在5亿元左右,今年一季度突然飙升至20.56亿元。

该公司董秘表示,应收账款增加主要是新冠检测产品订单增加导致,有部分订单是政府采购,先发货后回款。

 由此可见,一些核酸检测企业营收和利润虽然保持快速增长,很大一部分都是纸面财富,并没有大量现金流入。

随着第三方检测机构增多,核酸检测产能已供过于求。许多机构也都是先办事后拿钱,并未实时收到现金付款。

有核酸检测企业人士曾公开谈到,回款周期长达半年到九个月。一个季度内能回款已经算非常快的了,拖个大半年、一年也都很正常。

据媒体报道,有河南企业老板为了扛住现金流压力,从银行借贷四五千万垫资。一家参与上海核酸大规模筛查的第三方检测公司称,“做了一两个月了,至今还没有结过账”。

-3-

疫情下的新故事和新事故

随着行业被逐步规范,定价更趋于下降,同时大批检测机构涌入也导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些企业在现金流、成本承压或利益的驱使下开始铤而走险。

一个半月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核酸检测“最严监管令”。之后北京、上海、重庆浙江、广东等至少 20 余个省市开展排查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有40家机构资质被暂停,近350家被责令整改,并有多个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被立案调查。 

这些核酸检测机构涉嫌违规违法背后,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的好日子正在告一段落。

这场持续了两三年的疫情,是无数人眼中的“黑天鹅”,也是很多企业的造富时刻。

疫情爆发,催生了多个红利行业,包括口罩、疫苗、核酸检测甚至核酸检测亭(屋)、采样车等。如今看来,无数风口像走马灯似的来了又消失,这场造富运动的黄金时代已然逝去。

疫情之初,口罩成为稀缺品,一时之间,多家企业入局口罩市场。2020年平均每三分钟就新增一家相关企业。但很快供过于求,大量口罩堆积、滞销。

接下来火得一塌糊涂的就是疫苗。

2021年,科兴生物一年营收1280亿元,仅净利润就956亿元。截至2022年7月17日,全国接种新冠疫苗34亿剂次。

除了疫苗就是核酸检测。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经完成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截至5月11日,全国核酸检测能力每天近5700万管。

庞大的核酸检测人次背后,是同样庞大数量的医学检测相关机构。2022年,我国核酸检测机构已达到1.3万家。

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持续推进,医保局拒绝为地方常态化核酸检测买单,核酸检测指导价继续走低。如今单人单检价格已经从最高时200元降至个位数,个别地方混检价格已经低至1元以下。

据安信证券测算,主流试剂厂商胶体金试剂盒每份平均生产成本约在1-2元左右,核酸试剂盒每份平均生产成本约在3-5元左右。

 随着集采价格进一步降低,核酸检测的红利,已经可以明显看到天花板了。

今年5月以来,得益于15分钟核酸“采样圈”的号召,核酸采样亭、核酸采样车,成为新的风口。

看上核酸检测亭生意的人中,有做“移动厕所”和“保安亭”的荣东制造,做木门生意的江山欧派,做公交站广告牌的江苏恒润,造垃圾箱的江苏中翔云,造办公家具的河南鑫昊……

随着厂商越来越多,“核酸采样亭”市场也开始“内卷”,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公开资料显示,各地核酸检测采样亭的政府招标采购价大约在2万元-5万元/台不等。而有厂商表示,售价2万元的采样亭,利润大约3000元。

在这场疫情造富运动中,虽然并非所有企业都能雨露均沾,但是入局够早、够快的人多数吃到了第一波红利,后入局可能连汤渣都喝不到了。

 对于疫情链条上的生意,有人称挣的是“辛苦钱”,有人称是“渠道生意”,有人担心生产线早晚报废,有人盘算着自救,也有人默默退场,当然总还会有人挤破头想入局……

接棒疫苗、核酸检测的下一个造富神话或许正在路上。

7月15日,真实生物宣布其治疗新型冠病毒的阿兹夫定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有望成为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抗新冠药物。

新的故事,似乎又将开局。然而,就像只要有利润就会有人往里冲一样,只要有新故事保不准就会有新事故。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创头条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多家核酸检测企业净利润暴跌,疫情造富神话趋于终结?
打赏一下 0
喜欢这篇 15
评论一下 1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9yDgM
@@9yDgM说:
再难的日子,总有产业可以赚大钱
0
0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