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工信部定调白酒新方向,苦战十年的江小白们,春天要来了?

2852
这是新消费智库第1545期文章


作者:龙猫君
来源:新消费智库


 新消费导读


用低度白酒征服年轻人,这事能成吗?


低度白酒一直在被误解。


十年前,大众关于低度白酒的认知,大多是:认为低度白酒不是粮食酿造的,低度白酒品质不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


 

随着消费升级和Z世代的崛起,当代消费者对白酒有了新需求和认知。低度白酒有粮耗更低、刺激小、更容易被接受等优势,更能迎合年轻和国际消费群体的需求,成为了无数年轻人们喝的第一口酒。 


1月10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国外消费群体发展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低度化白酒产品。


这无疑是对中国白酒未来发展的一次定调,行业人士表示,当低度白酒标准细化后,行业将迎来有序竞争,低度白酒也会迎来新一波爆发。



低度酒的大众认知夹角


大众认知或者刻板印象里的“低度白酒”,与真实定义上的低度白酒有着本质差别。

 

先从白酒制作工艺说起。中国白酒的制作流程是固态发酵,发酵后进行蒸馏动作,蒸馏的过程就是度数提高的过程,而后就是原浆酒。

 

原浆酒的度数普遍在65度以上,因为刺激性太强,不能直接饮用,需要降度。这一点与国外烈酒相似,都是要从生产时的60-70度降低。国内常见高度数白酒基本是保持在52度标准,而40度的低度白酒还需在降度工艺上再进一步。

 

需要说明的是,从技术角度出发,低度白酒其实比高度酒的技术要求更高。尤其是蒸馏技术,“降度”的技术难度甚至超过了“提度”的难度。

 

白酒在蒸馏过程中因为工艺问题,原浆质量有差异,因为高度数酒精刺激性较强,掩盖了相当多的异味。当度数降低后,酒品质量会更容易被感知,这导致低度酒对酒质要求更高,对基酒要求也更高,也需要酿酒技术过关,严格稳定品质。

 

此前,因为工艺不过关,并且粮食产量有限,高度白酒成了高品质白酒的代名词,但这种认知并不正确。被抵制的所谓“低品质低度酒”,是因为原料、工艺不成熟而产生的次品,甚至有高度酒勾兑的劣品。

 

在监管层面,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鼓励发展低度白酒。早在1987年,国家经贸委在贵阳召开的酿酒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必须坚持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和高效益的发展方针,逐步实现高度酒向低度酒的转变。

  

从本次征集意见稿中,也可以看出低度酒不是低门槛,而是更高标准。

 

征集意见稿提到,要支持酿酒行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同时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做好酒业生态、营销、生产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平台,酿造智能化、包装自动化制造技术等。

 

配合发展低度白酒的条文,传统酒业的“土法”生产线势必需要转型升级,具备技术储备和自动化、数字化经验的新酒企,将迎来政策和市场上的双重春风。 

 


低度白酒,十年苦行

低度白酒首先让人想到的

就是江小白

 

这个品牌从零到一走过十年,证明了低度白酒也能在当代消费群体中引发新的浪潮。

 


回过头看江小白的企业策略,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十年前,低度白酒普遍面临着产品少、有品类无品牌,在名酒面前无法突破的窘境,并且消费者认知存在诸多误解, 这种误解跟白酒在国内发展历史有关。

 

据1951年6月王文广《专卖事业教材上》记载,“专卖机构批发酒度为62度,零销酒商售酒规定为六十度,不得减低度数,违者与私酒论。”

 

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大众流行喝高度白酒,而不少私人酿酒因为工艺不过关,度数、质量都存在问题,并且违反计划制经济。加上官方限定专卖机构批发酒对度数有要求,规定减低度数算私酒,导致了不少消费者将低度酒与私酒、勾兑酒关联起来,成为时代累积的心智偏差。

 

在江小白出现以前,白酒行业整体的宣传手段,多是讲历史、说文化、提原浆,风格多是沉稳、厚重的中年风格,随着时间的发展,这并不能吸引80、90后这一代新生消费主力军。

 

同时,国内白酒市场以高度酒为主, 度数基本在50度以上,年轻人对白酒的初次体验并不美好,辛辣、难以下咽,次日头疼……加之洋酒、啤酒、红酒文化等外来酒文化的输入,传统酒文化正在年轻人中式微。

 

江小白的破局思路,正在于此。

 

产品定位,口感更柔和,度数更低的白酒,容量从传统一斤(500ML左右)缩减至100ML,适合年轻人尝试。

 

加上简单的包装设计,举办说唱、街舞、涂鸦、摩托车等当代“新青年文化”活动,与年轻人交上了朋友——这与与传统白酒形成差异认知。

 

口感、文化等多维度的变革,让江小白从传统白酒品牌的包围中生存了下来,10年累计向全国卖出了超过10亿瓶酒。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整个低度酒赛道也开始成为资本趋之若鹜的风口。

 

2021年天猫发布的“酒水双十一全周期战报”显示,低度酒饮购买人数增长超50%,新客贡献为酒类第一,总成交人数接近白酒,年轻人占比超60%。 

 

2021年也可以说是低度酒投资的大年,据不完全统计,近20家品牌获投资,真格基金、天图投资、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均已入局。

 

投资人对低度酒大赛道的看好主要源自消费人群的变化:90后、0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饮酒的动机为自身愉悦而非应酬、面子,更愿意为好喝、口味买单,未来中国的酒水市场会走向年轻、休闲,品类也更加多元。

 

从消费端到投资端,都可以看出低度酒热起来了,由此可以看出,低度白酒亦是时代所趋。


 

先谋者昌的后白酒市场

 

发展低度白酒非一日之功。可以看到的是,这轮征求意见稿对酿酒工艺和过程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其中对原粮基地和工厂要求细致,细化的标准给予行业玩家前行的方向。这也意味着行业的竞争进入了精细化的阶段,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将被替代,规范化的先行者将受益。

 

据一些媒体报道,在全产业链的布局上,累计投入超过30亿。在上游,江小白在2018年启动了高粱产业园项目,该产业园主要培育酿酒专用高粱品种,并采用订单种植合作模式,在周边地区展开高粱订单种植。据了解,江小白农庄目前自有高粱种植面积已有6000亩。

 


同时,江小白还建造了一个760亩的酒厂江记酒庄,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酒厂最大年产能可达6.5万吨,老酒已有4.8万吨。

 


自己种粮自家酿的模式让江小白掌握产业链上游,并不断配合专家团队进行口味测试、酒体研发;再结合与用户的互动、共创,实现品牌直对消费者的通畅体验对话路径,实现敏捷调整。这样的柔性产业链将在未来竞争中给江小白极大的后端赋能。


尽管江小白的表现不错,但低度白酒尚未起势,不代表低度酒行业已经提前完成了《意见征求稿》的要求。

 

严格来说,基于新一代消费者需求衍生出来的低度酒赛道,因为工艺、生产存在技术壁垒,不少新锐品牌并不足以支撑其在海内外赛道上与竞品真实对抗。

 

目前,低度酒新入场玩家大多以营销背景出身,本身缺乏产销供实力积累,而其中绝大部分资金则投入在营销与渠道,产研部分大多以OEM代工模式实现整体产品开发。大多数低度酒企业还没有完成“营销卖产品”到“品质卖品牌”的思维转化,依旧以惯性营销打法攻略市场。看似高效且省心省力,但后端实力显然无法实现产品差异化,最终呈现给低度酒市场的,是整体配方、工艺的同质化,形成以产研实力为标准划分的低位红海和中高位蓝海发展局面。

 

换句话说,目前很多低度酒可以征服年轻消费群体的口,但不是所有低度酒都能征服年轻人的心。

 


政策大环境的改变,贯穿了包含原材料、酿造工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进程在内点全产业链路径,这无疑是酒业的大利好。

 

然而,先谋者昌,后谋者亡。

 

低度酒赛道上,传统酒业需要学会与年轻一代对话,抛开企业包袱,让自己变得“轻”;而新锐品牌则需要往产研供应链发力,让自己的品牌资产变得“重”,才能真正让低度酒在占据了消费者们购物车的同时,还攻略了他们的心。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