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过去一年,为何这些行业、公司消沉落寞,从中能嗅出什么?

2967

有人在破产清算、卖身求购,有人在资本化的路途上被团灭,还有人被拍在了沙滩上。虎年来临,一些行业和公司却永远定格在了2021年。

综述:中外管理 任慧媛

责任编辑:庄文静

2021比惨哪家强?教育、地产和民航。

“双减”政策下的教培行业,“三条红线”下的地产行业,疫情反复下的民航业,以及反垄断下的互联网行业……

恒大许家印走在了“末日黄昏”,海航陈峰锒铛入狱,新东方俞敏洪做起了直播卖货,直播卖货的薇娅被全网封杀……

有人在破产清算、卖身求购,有人在资本化的路途上被团灭,还有人被拍在了沙滩上。

虎年来临,一些行业和公司却永远定格在了2021年。

那些本是拥有雄厚的资源,能够抵抗大风险的航母巨擘,却在接二连三地跌落神坛,黯然离场。

败局一:恒大:从首富走向“首负”

2020年,恒大一整年的促销占据着房地产市场的C位,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销售也是没有最火只有更火。

2021年,恒大继续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心境却完全不同了。

年度最大输家,非许家印莫属,从中国首富到中国首负,许家印只用了三年时间。恒大2万多亿的债务,犹如巨大的堰塞湖,盘踞在中国房地产业的上空。

除了财务损失之外,还涉及到十几万人的就业,几十万人付了款却还没有到手的房子和财富,上千家中小企业供应商,大片大片的烂尾工程,甚至在2021年12月30日,海南省综合行政执法局已责令恒大在10日内自行拆除海花岛的39栋违法建筑物,逾期将依法强拆。因此,恒大由于违约产生的连锁反应,一旦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恒大为什么会欠下如此之高的负债?答案其实很简单,城市化的减速与生育率的断崖式下跌,说明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因此,房地产企业的指导思想必须要变,就应该是少拿地,少盖房,少库存,少负债,多销售,多现金。

聪明如万科,提前看明白了方向,所以负债率已经通过断臂止血降低到了18%。但恒大可不这么想,友商要退,恒大就逆势前进,进行所谓的“逆周期操作”,指望着能垄断市场,赚取高额利润。于是,“赌徒心态”的恒大开始加杠杆,疯狂拿地,债务规模和负债率扶摇直上。但是,在大势面前,任何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是渺小的,逆势而上的结果必然是被大势撕成碎片。

许家印不是第一次陷入危机,但这次可能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了。有人将恒大比作《阿飞正传》里的“没有脚的鸟儿”,在起飞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想过怎么落下来,所以最终的结局就是“无枝可依”,粉身碎骨。

既不能引起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恐慌,又要枪打出头鸟整顿市场秩序,这就看政府的智慧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恒大这个资产超万亿的超级房地产集团的“末日”就要到来了,或将面临破产重组的舆论也是甚嚣尘上。

败局二:“双减”下的教培业,今非昔比

2021年12月31日,国内最大的中小学培训机构“好未来”正式关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服务。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中小学教培老师约2万多人会全体离职。

与好未来同一时间停止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的还有高途。而在此之前,新东方在线也已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停止经营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

除了教培行业的这“三巨头”外,学大教育、网易有道等企业也相继发布公告,均于12月31日正式终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业务。

这一天,距离“双减”政策推行已经过去5个月。在这5个月时间里,教培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屡屡见诸报端的“违规通报”、“处以罚款”、“大举裁员”、“业务调整”等一系列消息浮出水面,让外界对这个行业的状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当下的教培机构,尤其是K12(基础教育阶段)领域,已经不是“能否有新增长”,而是在考虑怎么退场,没有退场的则直接面临生存问题。

好未来、新东方、猿辅导、昂立教育、学大教育等教培机构都已开始纷纷布局素质教育、科学教育等产品。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也都成了这些培训机构眼中的另一个蓝海。

更有甚者还“玩”起了跨界。11月直播卖农产品的新东方和10月开始被传要卖羽绒服的猿辅导。足以说明,教培机构需要其它血液的注入以实现更好地生存。

过去的一年里,业务的大幅萎缩让曾经风光无两的教培行业已是今非昔比,整个行业也将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败局三:海航破产重整,跌下神坛

早在2017年,海航集团就遭遇流动性危机,负债高企,海航集团曾试图通过处置资产自救。然而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使得海航集团经营“雪上加霜”。历时两年多,自救失败后,海航集团资不抵债,最终确认债权1.1万亿元,旗下321家公司走向合并重整。

海航集团涉及的债权之巨大,重整企业、债权人、员工牵涉之众多,是目前中国最大、也是最复杂的破产重整案,可谓举世瞩目。

曾经,海航集团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疯狂“买买买”,总资产一度高达1.2万亿元。而海航集团之所以能不断“过度消费”,缘于“掌舵人”陈峰不断的加杠杆——将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以及拟购买但尚未办理抵押手续的若干飞机购机权益作为抵押物,在加杠杆后再进行新一轮的投资。

大举借款举债之下,海航实际上已经千疮百孔。2017年,银监会要求排查涉海外并购大型民企的授信风险,“去杠杆、防风险”的大环境下,海航的危机终于遮不住了。

2021年12月8日,海航的航空主业板块易主已经完成。新东家方大集团以380亿元,外加30亿元的风险救助金的最高出价,击败其他几家对手,对海航航空板块实现绝对控股。这也标志着延宕近一年的海航航空的引战终有结果。

企业发展有其固有规律,过度依赖资本走捷径、大干快上希望创造奇迹,其不只是冒险、更是冒进。另外,海航管理内功、投后管理运营等非常薄弱,更是让企业在危机之下瞬间倾覆。

败局四:滴滴出行,捅了大篓子

曾经一路冲杀,PK掉“快的”,逼退全球老大优步的滴滴出行,已经是国内出行领域的绝对王者。2021年却在最严监管风暴下被重锤暴击。

作为网约车行业的巨无霸,滴滴出行的日单量一度高达2400万单,已经接近线下出租车市场的一半份额,在整个网约车行业占比90%,长期把持着行业话语权。一旦做到了这个行业的龙头,庞大的数据瞬间变得唾手可得。只要形成了市场优势,网约车的标签变成了“杀熟”,变成了“算法”,变成了各种试探人性底线的“压榨者”。

或许是因为太年轻,2021年6月30日,滴滴出行以突袭的方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就是这一举动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当这些互联网企业携带收集的大量数据赴美股上市,数据安全也成为了国家之间实力博弈的重要战场。

7月4日,滴滴出行App因为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直接被从手机软件应用商店下架。紧接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的通报》,“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因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也被责令下架。

12月3日,滴滴出行宣布,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的退市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准备工作。滴滴出行财报显示,2021年二季度,滴滴实现净亏损242.71亿人民币,三季度,滴滴实现净亏损303.75亿人民币。

重拳打击下,滴滴出行站在了一个充满变数的十字路口。那么,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该如何进行战略抉择?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战略使命?这不仅体现商道,更关乎一家企业的商魂。

败局五:薇娅偷逃税款,重罚13.41亿

薇娅站在了一个巨大的风口面前——网红直播,她成了无人能及的江湖一姐。2021年,双11淘宝直播,当晚共计有4.88亿人次观看李佳琦、薇娅两大同步主播的直播带货,合计成交额达到189亿元,跑赢了4000家上市公司上一年全年的营业收入。过于炫目的幸福,通常难以长久。2021年,圣诞节前夕,薇娅因为逃税被罚款及追缴13.41亿,并遭全网封杀。

9200多万粉丝瞬间灰飞烟灭,荡然无存,对于薇娅本人来说是直播生涯被断送,而对于阿里来说,则是试图利用直播来重新打造自己在电商领域的计划全面受挫。随着电商业务由增量市场逐渐转变为存量竞争,阿里巴巴在面对京东和拼多多的竞争上逐渐显现出了力不从心。

薇娅才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其他头部主播涉嫌偷税漏税,也将被逐一公布,更有上千名中小主播选择主动补税,这一场风暴将彻底改变直播电商的格局。

另外,在直播风起云涌之时,中外管理传媒始终对直播这一模式有所疑问:直播创造了什么前所未有的价值增值?比如,厂商的利润增加、营销环节成本的降低、商业竞争格局的规范等,但答案显然并不乐观。直播,核心就是低价,它通过挤压厂商的利润空间,从而抢占整个商业环境中的流量。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应该创造更多方面的价值增值,比如厂商有了更多的利润、消费者有了更物美价优的产品、渠道有了更为合理的回报、社会有了更多的就业率等等。否则,以牺牲多方利益去堆积的某一方的利益,便不会是长久和健康的商业模式。真正优秀的商业模式是把市场这块蛋糕做大,而不是抢夺他人的蛋糕。

败局六:潮起潮落造车新势力

2021年12月27日,一则博郡汽车破产重整消息让这家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再次站到“聚光灯”下,要知道当初博郡可是唯一与国企一汽夏利合资的造车新势力。

像博郡汽车这样风光过后迅速倒掉的造车新势力并非个例。目前来看,已经灭亡的造车新势力里包括博郡、拜腾、游侠、绿驰等,压根儿连产品量产的阶段都没有进入。尤其是被誉为“PPT造车”鼻祖的游侠汽车自建工厂已经停工半年以上。

2021年,小米、华为、百度也跻身热闹的智能汽车赛道:雷军挂帅小米汽车CEO,高喊“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百度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集度汽车,首款车型将亮相2022年车展;华为布局智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也下场创办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苹果造车更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近几年来,人们眼看着一批批造车新势力前赴后继地赶来,又眼看着一个又一个轰然倒塌,从早期的野蛮生长到后来的残酷洗牌,潮起潮落间,有人崛起、有人灭亡、有人死灰复燃。

有不少新势力虽然总是自信满满的说要量产,可却始终陷入量产车交付困境,大家伙左等右等,等来的是他们夭折在摇篮里的消息。

钱是新势力造车的命门,这些企业之所以只打雷不下雨,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资金。没有几百亿的投资,车是造不出来的,而造出来的最后又有多少人能够活下来呢?

造车绝不是手机加上四个轮子,更需要融合工匠精神的制造业基因。由于它是关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不是只有情怀和模式就能入场的产业,因此最后能活下来的也就那么几家寡头。

败局七: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引发独董“大逃亡”

康美药业在2019年时被发现财报造假,虚增了300亿资金,这件事直到2021年11月17日终于落槌。

康美药业原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万元;康美药业被判处赔偿投资者的损失24.59亿元,其中未直接参与造假但在财务报告中签字的13名“董监高”,承担一定范围内的连带赔偿责任。

2021年12月29日,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终结重整程序。经揭阳中院审查,康美药业全部债务已通过现金、股份、信托权益等方式实现100%清偿。至此,康美药业破产重整以如期实现重整目标结案。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5名独立董事的连带比例为5%或10%,对应金额高达1.23亿元或2.46亿元,远超其任职期间在康美药业所获的12万年薪。

一时间,A股上市公司中,掀起了一股独立董事“辞职潮”。短短数天之内,几十个独立董事辞职走人。在中国证券市场30多年的发展史中,这一幕从未发生过,甚至独立董事的定位都在被重新认识。

败局八:清华紫光从红的发紫,到“凉凉”

继北大方正宣布破产重组仅仅一年之后,清华紫光也走向了相似的命运。

2021年7月,债权人把紫光集团告上了法庭,要求对紫光集团破产清算。

扫描仪、紫光华字输入法、紫光U盘、紫光MP4等,都是紫光集团旗下的经典产品,伴随过不少人的青春。靠着强大的技术输出,紫光集团也很快跻身中国校企的头部行列。这时候的紫光集团,还和它的大靠山清华一样,有着比较浓厚的学术气息。

但这一切,都在2009年,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担任董事长后发生了改变。且不说芯片这种高科技行业,一旦落后就会受制于人。长期从事在投资界的赵伟国,来到紫光集团之后,仍然不改投资思维,仍然继续“买买买”的作战方式。仅仅十多年的时光,紫光集团的并购数量就在60起以上,官网上也直接写着,从“芯”到“云”都干。

结果就是,疯狂的“买买买”是以债台高筑为代价的。紫光集团3000亿资产的背后,负债也直接涨到了2021年的2000多亿。而这并不是结局。据公告显示,2021年12月底,紫光集团还另有一只13亿规模的债券到期。

背靠知名校企,拥有雄厚的资源和技术,按理说方正和紫光本该前途坦荡,但在看似拥有庞大资产的背后,紫光集团早已资不抵债。

败局九:娱乐圈的“塌房元年”

2021年,对娱乐圈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失格艺人不断涌现。从年初到年尾几乎全勤,没有一个月是消停的:郑爽、吴亦凡、李云迪、张庭夫妇……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如今接连爆雷,扯下的遮羞布露出圈内多少腐化恶臭,震惊全民。

随着这些失德违法艺人暴露出的,还有畸变的“饭圈”生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微博、抖音、直播、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崛起,之前那些靠演技靠实力出名的好传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没作品也没有实力的流量明星。互撕谩骂、挑动对立等极端追星行为一再刷新公众三观,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背后原因,其实就是中国的娱乐圈被资本控制,导致明星艺人成了被资本包装炒作出来的速成品,追求的是高速度、高回报。攀比的是衣食住行奢靡享受,讲究的是人山人海,护航开道。

虽然今年的娱乐圈乱象看得围观者直皱眉头,被称为“塌房元年”,但2021年也被业内称为文娱行业“合规元年”,因为伴随着监管部门陆续发出“零容忍”的声音,今年各部门对娱乐圈乱象整改力度之大、反应速度之快,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在此背景下,以今年“清朗行动”为代表,广电总局、文旅部、税务总局、网信办等相关部门打出“组合拳”,从艺人形象、职业操守、税务查收等方面,对娱乐圈乱象的整治空前严厉,监管重拳频频落下。针对文娱圈、“饭圈”问题的整治风暴刮了一整年。可见,中国文娱行业正在面临重塑。

过去的一年,中国商业领域有着太多的悲喜焦灼,成败起伏尽管是商业进程的正常发展,但从另一层面来说,在越来越讲秩序和规则的时代里,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个世界没有侥幸。

从反垄断到严打校外培训,从打击高房价,再到整治娱乐圈,长期盘踞在人们身边的各种乱象,都在这一年经受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那就是返璞归真。共同富裕、房住不炒、反垄断的总基调已经无比清晰。

2022年,将会是监管信号再强化,利剑继续高悬的一年。企业管理者不妨多反思一下这些商业败局背后的真因,也许会让人更快地褪去浮躁,趋向理性。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