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零售市场规模:2020年总规模达到11.9万亿元,同比增速5%,远高于同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增速。 在线社区零售市场规模:1)2016年的0.7万亿元到2020年的2.4万亿元,4年CAGR36.6%;预计2025年增长至7.16万亿,5年CAGR23.6%;2)在线渗透率预计将达到 从2020年的20.9%提升至2025年的45.5%(线上化率提升是长期趋势,但或因补贴政策监管加严而放缓)。
“在线社区经济”催化因素: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了发展基石;
新的电子商务和线下业务模式的出现打乱了传统的销售渠道,促进在线 渗透率的强劲增长;
国家发布的多则涉及社区生态的数字化转型指南建议,为社区零售赛道指明健康发展方向。
2020年巨头入场之后、严监管之前行业乱象丛生:
资本投资热度高,催生大批玩家进入或快速壮大,行业门槛降低,经营上参差不齐;
过度商品补贴,触碰底线:部分商品出现负毛利倾销,严重影响商品的正常流转;
抢人烧钱大战持续:表现在员工被频繁高薪挖墙脚、网格加盟商的高额游资收入、 团长佣金率的持续加价等,市场非理性,不利于精细化经营。
早入局者规模优势明显:在各家下沉抢滩战略下,头部凭借出色的地推能力和流量优势,规模逐渐扩大,其中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均已覆盖30+省份,300+城市,2700+县城。
为了更好抓住下沉市场,玩家们无一不把融资来的钱进行“低价补贴”。随之而来的便是品控的缺失,和售后等服务的缺陷,最终导致用户忠诚度的流失。
“肉是注水的、菜是不新鲜的”、“现在质量最差的货都被社区团购平台拿了”、“便宜没好货”,外面不满的声音随之而来。钱能引流,却留不住用户的忠心。
而对内,曾几何时,各大平台团长摩拳擦掌,认为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结果却是一地鸡毛。“透支了人情也没赚到钱”,这是不少团长回首经历时的叹息。
利用资本无序扩张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当无钱可烧,流量红利过去,社区团购才到了展现真功夫的时候。
从2020年春夏之交到现在,社区团购在一年中经历了“巨头入场-监管施压-行业大洗牌-平台保毛利”的大变局,行业门槛和产业链条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最终,留在牌桌上的社区团购玩家,仅剩下阿里、美团、京东、拼多多四大巨头,它们分别占据着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第2-5名的位置。
竞争的节奏是放慢了,社区团购最终也变成巨头的游戏,但即便如此,只有在三到五年之后,行业终极胜者的归属,或许才能见分晓。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是进行广度、深度与密度的布局,社区团购也不例外。
随着打法的创新,这条赛道的边界正在被拓宽。谁输谁赢,现在下结论未免为时过早。于现在的玩家来说,在大浪淘沙中虽难,但活着就有可能胜利。
2022-01-11 广州赤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社交电商+社区新零售,小企业如何转型社区生鲜超市?》的文章
2022-01-11 广州赤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社区团购系统:社区团购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和平台物流效率?》的文章
2022-01-11 广州赤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社区线上卖菜怎么做?社区团购的生鲜模式是什么?》的文章
2022-01-11 广州赤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水果经销商转型社区团购,水果企业如何利用社区团购实现销量增长》的文章
2022-01-10 广州赤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当社区团购恢复理性时,品牌的机会点在哪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