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贾敬敦:坚持又“高”又“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篇章

39579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21-11-30 09:55 抢发第一评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记者  李争粉


今年1-8月,169家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10.1万家,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3.4%、40.3%。截至9月20日,全国登记技术合同347748项,技术市场成交额207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和45.6%,技术合同交易总量延续增长态势……今年前三季度,一组亮眼的成绩单显示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大好局面。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年。面对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复杂局面,如何进一步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国家高新区如何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为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先行样板?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部的推动下,在新阶段,要以改革和创新的思路,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记者:去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是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目标。今年前三季度,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情况如何?

贾敬敦:国家高新区是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的融合,探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伟大的实践。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改革与创新,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和开放高地,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宏观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向好。1-8月,169家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利润总额2.3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出口总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25.4%。1-8月,国家高新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7.8%,较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逐渐恢复至常态化稳步增长状态。

另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持续活跃,保持市场活力的态势没有改变。1-8月,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速7.7%,较1-7月提升0.3个百分点,较全国同期固定资产两年平均增速高出3.7个百分点,国家高新区有效投资持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1-8月,国家高新区新注册企业43.6万家,同比增长34.1%,两年平均增速24.5%,两年平均增速较1-7月增长0.4个百分点。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面向“十四五”,国家高新区应该如何发力才能不负新使命和新定位?

贾敬敦: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高新区发展“又高又新”的重托,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用奋发有为的优异成绩书写新时代的新答卷。
“十四五”时期,国家高新区必须担当起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展先行先试改革,全面实施产业业态、创新生态、园区形态“领跑战略”,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撑科技强国建设。
国家高新区要高度重视规划工作,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积极发展科技企业与科技产业,推进产城融合,强化分类评价机制和动态化管理,不断提升国家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国家高新区既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前列,也要为全国的整体减排提供科技支撑和解决方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深入推动发展科技金融,建设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以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为契机,有效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及创新政策向科技企业集聚,促进国家高新区提升精准施策能力和现代化治理能力。继续推动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和开放协同,全面构建创新激励、改革赋能、包容审慎的制度,全力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创业活力持续释放

记者: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的科技含量稳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快速壮大,带动就业效应不断增强,创新创业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创新创业活力呈现什么样的状态?

贾敬敦:科技创新创业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今年前三季度,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共同构成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深度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政策传导、稳就业功能进一步提升,双创活力持续迸发,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推动创新创业不断升级。

科技创新载体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科技创新创业持续活跃。今年前三季度,统计监测的169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服务创业团队4.6万个,吸纳新入驻团队超过7600个;统计监测的109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总计9.1万家,新增企业8964家。169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帮助1263家创业团队及1007家初创企业获得投融资,总金额约80.8亿元。1093家国家级孵化器累计帮助在孵企业获得投融资312.6亿元,平均每家孵化器帮助企业获得投融资2859.8万元。

科技创业孵化载体不断提高服务精准化能力。统计监测的169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为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减免房租共计2.1亿元,109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总计3.7亿元,10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在孵企业减免房租3806.7万元,通过政策传导有效降低科技创业成本,助力企业缓解压力,为帮助科创企业渡过疫情难关提供有效支持。

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今年前三季度,统计监测的1692家众创空间累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1.8万次,高于去年同期,吸纳就业43.7万人,其中应届大学生6.4万人,占比约14.7%。统计监测的1093家孵化器累计开展活动1.5万次,支持大学生创办企业7333家,吸纳就业123.8万人,其中应届生6.9万人。统计监测的10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企业吸引从业人员9.3万人,其中应届生毕业人数6764人,帮助师生自办企业2702家,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持续有效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功能。

记者: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创新创业质量,有哪些举措积极推进?

贾敬敦:近年来,火炬中心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创新创业国际合作,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培育具备产业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研发-转化-孵化-产业化”融通链条,打造更高能级的科技创新创业创造生态,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国家火炬创业学院建设。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区域的国家高新区,推动布局建设国家火炬创业学院,以“培训+孵化”为核心,引入主动深度孵化机制,强化专业培训体系,建立高层次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深度孵化一批硬科技创业项目,努力培育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

推动城市创新街区发展。在具备条件的城市街区、高校周边及国家高新区内,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街区,有效集聚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企业主体,打造城市内的“无边科技园”,促进提高创新要素的流通配置效率,显著提升科技创业的活力与质量。

提升创业孵化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认定备案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科技创业孵化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的评估、完善和延续工作,在重点领域推进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启动“十四五”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发展规划编制,引导创业孵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双创”升级工作。继续实施“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引导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发科研助理岗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此外,推动国际创新创业合作。落实“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及科技园区合作任务,搭建和完善政府间创新创业合作框架,促进创新园区及创业载体开展国际合作。指导和支持国家高新区组织一系列技术新、水平高、影响广的跨境创新创业赛事,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创业质量。

技术要素市场持续保持活跃

记者:技术市场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目前,技术市场发展情况怎样?

贾敬敦:技术市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进入“十三五”,技术市场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民法典》《专利法》等相关法律、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技术市场管理条例为主要框架的制度体系。为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对从事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减免增值税,以及对从事技术转让减免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建立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制度,保障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落实。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技术市场制度体系,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技术市场的管理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技术市场管理体系,技术合同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稳步开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实现了对技术市场的运行监测和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的统计分析。形成了以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为骨干、以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为枢纽、以技术(产权)交易所为交汇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为加速技术要素跨区域流动和高效率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技术市场交易的持续活跃。今年,全国技术合同交易总量延续增长态势。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20日,共登记技术合同347748项,成交额为207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和45.6%。

按交易主体类型统计,企业法人占据技术交易主体地位,输出技术合同235021项,成交额为19333.7亿元,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93.3%;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明显增长,输出技术合同37855项,成交额为620.5亿元,同比增长32.2%。

按技术领域统计,成交额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先进制造领域。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保持领先地位,为4959.3亿元,同比增长39.4%;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为4188.6亿元,同比增长63.4%;先进制造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870.9亿元,同比增长55.6%。

记者:新阶段,如何让技术市场生态更加完善,需要在哪些方面着力?

贾敬敦: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技术市场亟需加速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建设现代技术要素市场。首先,要持续开展技术市场战略与政策研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术、资本、人才、数据要素的融合机制,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探索建立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技术交易制度。二是进一步健全现代技术市场体系,推动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探索技术要素流通配置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优化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布局,推动国家战略区域建设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加强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提升技术转移服务效能。三是持续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引导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强技术市场运行监测,建设运行全国技术合同管理与服务系统,形成高质量数据分析报告,支撑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五是健全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机制,联合深圳证券交易所继续办好“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建立“高校院所+企业+投资机构+服务机构+政府”的五方合作机制,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同时,继续组织开展中国创新挑战赛,探索“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促进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精准对接。

高新技术企业质量与效益持续向好

记者:高新技术企业群体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各地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动能、新技术的重要抓手。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情况是否符合预期?

贾敬敦:今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运行良好,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国水平,高质量知识产权产出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成效显著,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目前,全国27.8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0.6%,R&D经费投入1.33万亿元,超过全国企业R&D经费投入的70%。今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以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融合为核心,不断加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高企拥有有效专利总量561.7万件,同比增长15.8%,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12.7万件,同比增长20.1%。

此外,规模以上工业高企良性增长优势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高企数量超过10.1万家,以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体的25.1%的比重,拥有37.3%的资产总计,实现了33.4%的营业收入和40.3%的利润总额。

从行业、地区发展看,今年1-8月,3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高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正增长,且增幅全部超过10%,其中25个省份营收增幅超过20%。1-8月,规模以上工业高企在41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

此外,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服务业高企持续快速恢复,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高企营业收入增速23.0%,两年平均增速14.0%,两年平均增速高出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3个百分点。今年1-8月,规模以上服务业高企利润总额增速16.8%,两年平均增速7.8%,两年平均增速高出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7个百分点。

记者:“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强链补链要注意哪些方面?

贾敬敦:所谓“强链”,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让长板变得越来越长,增强发展“主动权”;所谓“补链”,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积极推动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强链补链的一个强有力举措。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具备条件的地方加快布局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引导支持集群内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产业链创新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我国重点产业发展质量和产业链自主可控性。扎实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统计评价,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同时,优化布局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面向地方产业发展优势和创新需求,优化布局和推进建设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有力支撑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地方优化产业体系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火炬中心将瞄准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推动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区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创新示范园区,建立面向未来产业领域的研发平台,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提供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持续推动并形成若干未来产业。

资本市场助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

记者: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为科技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减缓企业融资压力。目前资本市场助力科技企业创新的情况怎样?

贾敬敦:科技股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截至今年9月底,高新技术企业在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占比43.9%、50.2%,在上交所科创板、深交所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占比95.0%、87.1%。截至今年9月底,341家科创板企业总市值5.0万亿元,其中32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市值4.3万亿元。288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九大领域,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最多,共113家,占比34.9%。

科技企业获得金融机构持续支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51.1%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获贷率分别较1-2月和1-5月提高1.5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42.9%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获贷率分别较1-2月和1-5月提高1.9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14.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贷余额88687.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获得贷款支持6246.6万元,平均贷款余额较1-5月份增长84.9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获贷金额突破1万亿元。资本市场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力高科技企业做强做优。

记者:11月15日,备受市场期待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北交所会为科技企业带来哪些利好?

贾敬敦:北交所定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与定位硬科技的科创板和定位“三创四新”的创业板,形成差异化区分。

统计数据显示,首批81家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1%,超过一半的企业是国家高新区培育成长起来的。其中,此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10只新股全部为高新技术企业,71家精选层平移企业中,有38家企业位于国家高新区内,占比为53.5%。

记者: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为科技企业注入金融活水,目前还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

贾敬敦:今年9月,科技部火炬中心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启动了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主动为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金融赋能。专项行动着力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匹配、相协调的科技金融体系,加快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可以说是完善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有力尝试。

下一步,火炬中心将在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全面落实科技部与相关金融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以创新金融产品和完善服务模式为重点,以企业创新积分制为重要政策工具,促进政、产、银、资深度合作,加快实施一系列科技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政策,探索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产品,打造全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样板,引导创新资本向试点高新区集聚,促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实施“火炬-星企航科创行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3.0。深化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合作,共同实施“火炬-星企航科创行动”,联合研究企业科创属性评价,启动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建立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库,对科技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资源对接和辅导培训。深化与深圳证券交易所战略合作,推动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深度协同,启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3.0,依托中国高新区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科技初创企业常态化融资路演平台,强化对科技初创企业增值服务。

此外,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目前,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按照“赛马场上选骏马,市场对接配资源”办赛理念,有效聚合领军企业、投资机构、商业银行及政府部门等各类主体支持科技初创企业,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双创”服务品牌。参与实施科技部“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专业赛,开放征集和发现重大颠覆性技术项目,向科技部项目库推荐入库并建立持续跟踪服务机制。(完)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3
评论一下 0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