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小型商业银行10%资金应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

42146
北京保研公益基金会 2021-07-24 09:55 抢发第一评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是一个新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实力水平大幅度增长和发展之后,这个问题就变成一个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怎样支持国家科技创新、怎样使科技和资本能够更好结合的新问题。

7月13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丝路规划研究中心理事长陈元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课题会上发表讲话《新格局下金融如何支持科技创新的几点意见》,从八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如何依靠市场化、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16270922326042.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课题对加强科技创新的体系建设具有重大作用。目前,国内方方面面都高度关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问题,它将深刻关系到我们如何实现国家科技创新的战略,也将引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也是一个新问题。实现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结合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在我们国家金融体制和金融实力水平大幅度增长和发展之后,这个问题就变成一个如何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怎样支持国家科技创新、怎样使科技和资本能够更好结合的新问题。在此问题上,我们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根本的一条,就是我国经济发展虽然速度比较快,工业体系比较完整,但是科技创新在其中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完善,还不是一个完全在科技创新体系支撑下快速增长的经济。我们过去几十年基本上是运用国外成熟技术,包括从矿业、冶金、到机械制造、机电产品各方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和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但总的讲,我国在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问题,需要我们很好解决。

今天讲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问题、新命题,但对美国来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几十年了。美国真正大规模以金融来支持全方位的科技创新,最后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向前发展,主要是在二战当中和二战之后。二战当中,美国实行战时经济,特别突出了科技的作用。这跟当时战争的需要有很大关系,代表作就是“曼哈顿计划”,突出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军事能力的支撑和巨大的推动力。二战之后,美国在这方面开始形成体系,这个体系从政府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到金融和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对照美国我们还存在很大的短板,特别是金融体系的方面,如果我们金融能和科技创新的资源对接和结合的话,也将能发挥出更大的重要作用。

下面从八个方面来论述:

一、中国金融与科技结合仍处于起步阶段

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后发国家,中国目前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仍处于相对初级的起步阶段,推动科技发展创新的主要动力仍是财政资金。财政支持有优势的一面,但也有问题的一面。问题主要在于:第一,财力单薄,资金来源单一,资金额度有限。既无法全面地覆盖科技创新发展的各个领域,也难以就单一领域进行深入投资;第二,对整个科研体系的系统化支持不够,社会配套难以形成合力,财政拨款往下分解也不是很科学,受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第三,资金分配方式不合理,效益不高。即使存在“863”“两弹一星”等举国体制下成功案例,但目前依然存在大量理论研究未能转化为实际应用或产出并对实体经济作出贡献。

我国依靠市场化、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还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本与科技的结合不够紧密,甚至有相互脱离的倾向。以我国政府近年大力推动的半导体发展政策为例,半导体大基金的投资目标大多以支持拓展成熟技术、扩大现有产能为主,资金极少进入上游基础研发领域。资本的逐利性寻求稳定、高效、低风险的短期回报,与生命周期更长且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基础科学研究相悖。

同时应该意识到先发优势的西方发达工业国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客观现实。即使是美国支持科技创新,也是通过财政资金与市场化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到相关领域,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仍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家发展经验是推动我国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互动的重要借鉴。我国科技创新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如何正确引导资本进入相关领域,特别是参与基础研究方向的投资,实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美国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

美国金融和科技结合的现状跟我们相比有一些优势。首先它的财政拨款体量很大,它的财政拨款既包括美国国防部的项目,如DARPA的项目,也包括能源部等政府部门的拨款。这回美国搞了新刺激计划,里面有大额的科研资金。这都是财政拨款。美国怎么会有那么多钱呢?这个说到更根本的一点,美国的财政预算的钱是源于美债,先有美债,后有美元。美国财政的赤字率现在高达30%,按说美国就进入到极度恶性的通货膨胀中,但美国没有。为什么呢?美债是向全世界发,全世界有足够大的规模,这是一点。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美元变成信用货币。美国从次贷危机开始,就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供应,量宽就是超出金本位范围的扩大货币。因为美元是信用货币,可以做到让全世界来分摊,它从全世界收割了很多羊毛、韭菜,支撑了它的货币、财政和国内经济。

这些钱是从量化宽松来的,量化宽松没有出现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过多地涉及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必需品基本上可以约等于温饱的用品,基本生活温饱的用品。温饱的用品在市场上只占有很有限的比重。CPI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它只占整个市场很有限的部分。整个经济发展要想使得CPI不涨价,物价不上涨,那么难度是不大的,很多措施都可以使得基本的商品供应充足,比方说粮食,比如说穿的服装,还有其它基本日常消耗的东西,像电力这些,它都可以不涨价,或者涨价很少。所以它在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几次遇到危机,都是滞胀,真正的消费物价的上涨,是很短期的和很局部的。

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资本市场。美国是以股票为主的资本市场,它派生出大量的风险投资,包括天使投资、创投基金等等,这些派生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了科技创新。美国政府通过量宽政策,向经济大量注入美元,使企业以股权为主来运行整个市场。所以美国的金融市场跟我们的金融体系有很大不同,我们金融体系以银行信贷为主,而美国金融体系以股票和股权为主。像这些风险投资、科创基金,他们投资企业开始并没有股票,只不过是股权和股份。到了一定水平,有了足够的现金流和足够清晰的市场前景就可以上市,上市就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新的扩大空间。应当看到,银行信贷为主的金融体系,和以股权股票为主的资本市场体系相比,显然资本市场是更有利于科技与资本的结合。为什么大型基金、保险公司、社保资金能够投资到科技创新中去?关键在于他们都是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即手中掌握着数额巨大的财富,他对于短期收益就不敏感。巨额的财富使得他能够承受短期收益的波动,这就是股权投资的重要特点。

现在进入数字化经济和新的平台经济,他们往往很少银行贷款,也很少市场发债,主要就靠市场发股票。发股票给了这些新的创新企业,有的其实只是一些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他们也是以股票为主来融资。有了股市的融资和他们吸收的股权的注资,他们就可以获得非常快的发展。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有风险投资、科创基金,还达不到美国这样有巨额的资金来支撑科技和研发。我们的财政资金也不如他多,基金市场钱也不如他多,虽然现在有所增加,但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从这个对比来看,如果要创新科技,资本要密切结合的话,一定要朝着股权为主方向发展,要把我们国家巨额的金融财富、金融资产转变成以股权投资为主的资本市场。即使达不到美国那样灵活和个体的自由度,我们也可以把它有效组织起来,只要资本向科技的股权方向流动,那么很多科研项目就可以启动。

只有股权为主的资本与科技结合,才能支持科技真正发展。金融追求收益的确定性,而科技不确定性是在科技研发当中对于不同的科研方向是变化不定的。说到底这个矛盾是股权和债权之间的矛盾,是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之间的矛盾。长期的持有的大额的股权,它对短期的波动性就不敏感。

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变成科技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如果我们不拿金融能力来和科技结合的话,不拿金融支持科技,单靠财政为主支持科技,我们会逐渐拉大跟国外的差距。因为他们是全社会的财力,包括资本市场和企业的财力,而这些企业都是以股权融资的形式。股权融资形式本质上就跟财政拨款性质差不多。它是看长期回报和长期收益,只要最终项目成功就行。而且即使某一个项目不成功,其它项目成功就可以有股权的收益。风险投资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而我们以信贷支持的模式做不到这样,我们这里有银行的风险标准,每一笔贷款都要回收,都要变成优质贷款,这不符合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这种体制是需要有个大幅度的调整。这种以债务为主的金融体系,应该大幅度转变成以股权为主的金融体系,才能够跟上国际上科技发展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经济有更好的科技发展的引领,才能应对国际上的大国竞争。

三、转向股权为主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模式

金融如何支持科技创新要借鉴美国经验,转向股权为主的金融模式,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对策。如果停留在财政拨款模式,财政是负担不起的。尽管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增加了,但是财政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它既要保障国防、外交、政府运转,又要支撑医疗、教育、养老等众多领域,负担越来越重。美国可以量化宽松发债来支撑财政拨款,但我们还不行,拿出来支持科技的资金要受到总盘子的限制。如果单靠财政为主支持科技创新,只会更加拉大跟国外的差距。要想加快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就要拿金融资源与科技结合,考虑更快的转变科技融资的模式,要从财政拨款模式转向金融支持模式。

但中国金融体系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主体。商业银行是短钱,科技创新是长线,这是一个矛盾。再有一个矛盾,商业银行是大钱,早期科研创新是小钱。短线投不了长期,大钱入不到小钱,根本原因在于作为短钱大钱的信贷资金是债务资金,银监会要求每一笔都要回收,每一笔都要求是良性循环。这种性质的资金不符合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所以我们以信贷债务为主的金融体系,应该大幅度转变成以股权为主的金融体系,才能够跟上国际科技创新的需要。

股权融资本质上就跟财政拨款性质差不多,它是看长期回报和长期收益,只要最终项目成功就行。而且即使某一个项目不成功,还有其它项目可以覆盖风险。风险投资为什么能做到而我们信贷债务金融做不到?债务金融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形式,当社会财富少,人们基本收入低,或者说人们还处在温饱阶段或者初级的小康阶段,必然对每一笔钱都很在意。因为如果哪一笔钱收不回来,就可能出现资金链条断裂,而资金链条断裂,可能就难以维持基本人类需求。基本人类需求是以债务和信贷、借贷为基础的,金融发展必然经历债务经济的阶段才能走向股权经济的阶段。

我国已整体实现小康,正在走向共同富裕。人均财富到了这个阶段,人们就会对短期现金流的波动不敏感了,它就会考虑长期投资收益。因此金融体系要考虑国民财富发展的阶段,虽然不是一下子把它转变成股权为主的模式。但我们要看到将来,认识到当物质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后,需要新的投资模式及配套政策以匹配市场投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使经济和金融继续扩大规模,然后从债务金融转向股权金融,使金融支持科技的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我们对策的基础要借鉴美国,但是也不能全学,因为我们不具备它很多条件,我们还不能像美元一样多发货币支持财政,也不希望现在有限的金融财富有过多的损耗,我们希望它朝着有效金融股权融资的模式来转变,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道路。

四、更加充分地利用好现有金融模式,逐渐向股权融资方式靠拢

在我国金融模式还是银行存贷款为主的情况下,只能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金融体系各个方面,使它能够延长期限,向股权融资方式靠拢。

首先是商业银行。小型商业银行(千亿级)通常不具备参与能力,在传统信贷体系下的大型商业银行(万亿级)通常有相当规模的资金沉淀,可以转化为长期稳定投资。可以考虑抽出3%、5%、甚至10%的资金变成20年、30年、甚至40年这样的长期资金,让它向股权资金靠拢,使贷款更具有股权的特点。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现行政策下,大型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投资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限制,想充分调动大型商业银行的资源需要与之匹配的改革措施:一是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结构同时受政策性因素和社会责任的影响,不完全具备对应的财力基础,因而需要对金融行业进行稳定有序的结构性改革以解放传统商业银行的潜在投资能力;二是现行的《商业银行法》严格限制了商业银行的投资方向和资金使用规模,资本市场中许多普通投资机构可以利用的资源对传统商业银行并不有效,所以相关法规应根据不同时空环境作出适当调整;三是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与前沿科技产业或基础理论接触极少,行业技术赛道选择上存在巨大困难,为此要建立健全配套的沟通平台、人才培养体系等才能不断提高相关投资的效率和安全性;四是相关管理机制、监督体系的缺乏对资本安全落地形成阻碍,有关机构应积极配合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控制投资风险,完善投资链条。

第二是有效利用保险资金(现在超20万亿规模)作为更长期、更稳定的投资资金来源,向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目前保险行业也存在很多基本的资金使用问题:一是中国保险资产久期5.77年远远少于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如美国)等10年以上的负债期限,某种程度上不适用于“风险”投资;二是中国保险行业资金的风险转移和控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金融结构和相应的政策改革不能停留在理论讨论或沙盘推演,而应该符合市场期望和社会需求。

第三是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都可以发行长期债券或其他长期股权、类股权类金融产品用以支持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所需要的长期稳定资金投入。但是现在人们对长期资金的使用越来越谨慎,越来越胆小,都把它用作短期资金,恨不得昨天放的钱今天就回收,连本带息回收,这样就没有风险。这种趋势对金融支持科技是不利的。要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投资模式的转变是支持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不同途径、方法的本质还是围绕着如何加强资本与科技的连结,如何有效地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五、要把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模式逐渐转变成以科研链网为主体的融资模式

现在金融机构贷款看企业,首先看是不是大企业,有无相应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有没有足够的抵押品;其次看是不是国企,国企政治风险小,最后国家会出面支持,对金融机构风险就小。这些都极大限制了金融对科技的支持。

科技有科技研发的链条,链条各个大小主体不一定都是国企。极少数情况下整个链条都在一个国企范围内,贷款可以支持。如果科技链条在若干个国企之间也还可以考虑。但很多时候,科技链条上一些关键的科研环节是高科技民企,科研成果很好,承担国家重点项目;甚至还有的整个链条都是民企,一些民企龙头通过科技链网,联合了一批上下游民营企业,把这些企业的成果都汇总起来,作为一个大的科技项目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使科技信用向社会延伸。这就要求科技信贷要打破企业以自身财务信用为限和以所有制为限的束缚。

企业财务信用,只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和一个局部的产物,它不应该也不能成为全局性的唯一的信用主体。如果能够把各个科研实力很强的科研机构,通过科技链网连成跨企业跨所有制的一个新的科技信用链网为主再加上企业财务链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就能够使金融与科技的结合更见实效,使得我们受现有体制束缚的局限性得以破除,拓展我们的眼界和能力。这需要金融体机构大规模组织科技人员对科技信用链进行实时的认证和完善,使它更具备监督和信用传导的能力,使得科技对资本的吸引力更强。与此同时,也保证了科技创新可以按照自有的规律发展和创造,而金融领域可以更为客观准确地感知产业发展和相关成果信息,两个链条互相支撑构建起完善的金融支撑科技创新的机制体系。

建立健全科技信用链条和财务信用链条一体化的体系可以使我国牢牢掌握从基础研发到工业化生产再到最后市场化销售的完整架构,实现科技、资本、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而实现这一机制的核心要素就在于充分利用下游大规模市场利润的一小部分反哺上游基础研发,上游科研创新为下游市场开发提供充足竞争力,从而形成一个上游和下游、科技和市场以及实体经济之间的循环链网和完整体系。当然,需要承认的是,这种模式只作为个案少量存在于现实经济运行中,但仍具有极大的可操作空间和发展潜力。与生搬硬套“美国模式”不同,特别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殊性无法复制,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需求无法支持超出发展阶段的金融-科技体系,在银行信贷为主体的金融体系下,通过下游收益反哺上游研发就是一个可设想、可推进的改革方案,最终进一步打开企业财务的信用边界,变成以科研引领的科技链网、科技信用链为主,形成金融体系、科技创新和整体经济可以完善运转的良性循环。

六、围绕信用货币功能考虑货币政策的调整

我国整体财富总量处于较低水平的时候,整体经济是以债务经济的形态运行,货币也理所应当地作为债务货币履行相应功能。在以金本位为代表的早期货币形态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抵押品——如银行存贷款、企业抵押物。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程度并不是与整体经济水平实时匹配,而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在我国经济体量已经高速增长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我国金融体系仍停留在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债务形态,而未能同步转化为更符合社会经济需要的股权投资模式。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下,货币的三项基本功能和重点作用也逐步了发生转移。随着经济规模的逐步扩大,货币的“价值尺度”变成了一种基础功能,“交易媒介”则作为支付系统的扩展发展成为金融服务业的规模很大的专业领域,而货币作为“财富载体”的功能开始扩大。当然,需要理解的是,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温饱阶段或初级小康阶段,货币的“财富载体”功能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体现,而只有社会整体进入共同富裕阶段,公众更多的寻求投资收益时,“财富载体”的特性才明显展露出来。一旦到了富裕,共同富裕的阶段,货币作为财富的载体就更多具备了投资,获取投资收益的功能。将来我们国家的股市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参与股市投资的股民数量也会继续扩大,只要我们的资本市场建设不断的完善,保护投资者利益,人们将来就不仅是有工资收入,还有不少人将会取得股权分红的收入。所以这个信用货币的出现为财富载体功能开创了开辟了很大的空间。

美国近年来美元发行的数量现在数额已经非常大了,联储美元的负债发行都是翻番往上涨,增长非常快,不是百分之几十,而是百分之几百,它发的货币最后变成了什么呢?如果我们看一下次贷危机的话,就可以清楚看到,它大量购买次贷。问题是次贷是有毒债券有毒资产,但它是债务经济的产品,它里头是企业信用对企业信用之间产生的债权,那么这个债权一旦到了无法清偿的时候,就变成严重不良资产。但是这种企业信用的债务工具,一旦被央行用国家信用的货币来购买的话,就很直接可以看到,企业信用债务之间的收付和拖欠的关系瞬间灭失了。灭失了以后是什么呢?就是美国联储购买不良资产所支出的这些美元,变成了市场的股权,向这些有不良资产的公司大额注入政府信用。这个政府信用就使得这些不良资产的企业就变成了联储控股的,美国财政部控股的企业。当然美国财政部对于08年次贷危机,比如像AIG,美国保险集团注资后,现在股权又都卖出去了,它注入了几千亿又都回来了。所以,信用货币在这儿起了股权的原始形态的作用。这样,货币的扩张,就从股权进入经济后消除和转化了企业之间的债权,然后又进一步转化成市场上的流通、消费。

美国为解决这次新冠的流动性,向每个老百姓发1300美元的补贴,维持你的温饱。什么意思呢?货币政策对于美国的由新冠引起的温饱问题采取了货币兜底,这对于美国的货币来说是不是构成很严重的负担呢?没有。它有那么大的全世界的市场,和那么多在美国上市的公司,还有它在美国有那么大的上万亿甚至上一万亿两万亿的上市公司有这么多的市场,这个温饱问题在美国可能就是一个不那么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然美国贫富差距仍然很严重,它的温饱问题由于它私有制的基本的出发点,它会源源不断产生出无家可归的人。但是它已经能够用货币和股权的方式,不但对整个金融体系起到了重塑和重建的作用,而且对于社会上广泛的一些债务问题以及甚至消费问题,都附带一并解决了。

股权投资模式的基础,从来源上讲就是信用货币的发放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执行。我国近期刚刚公布的降准计划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经济的增长直接体现在货币的增长”,同时也是我国进一步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发掘运用信用货币的特质,向股权投资模式转化的信号,将在未来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七、当下国际格局中的相互学习与竞争

当下的世界格局与毛主席提出的“三个世界”相比大的方面依然相似。不同点在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崛起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独霸世界的地位。在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化浪潮中,美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点过去美国不愿意承认,最近有所好转,大家更清楚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是美国持续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对世界经济格局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论是意识形态冲突还是系统体制差异,核心的变化还是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新冠疫情中,后者对中国商品、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体现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和影响。同时需要明确的客观现实是,中美“双头经济”中,美国上层更希望脱钩竞争,而我国也希望加快发展,更好地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但经济底层仍保持了互通有无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程度上互相促进、互相借鉴的关系。

美国也在借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希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国际影响,历史上还有欧美国家受社会主义影响提高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等互相借鉴学习的案例。这种促进和借鉴现在并不是主体,主体还是竞争。但竞争之下是有一些借鉴的和促进的。当考虑科技和资本的关系时,我们也要放到这个全局角度看待,除了要学习国外成熟的发展经验外,也要注重自我审视,促进中国系统体制的进化、发展和改革,加快发展金融支持科技的能力,实现金融支持下的科技创新和高速发展。

八、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综合配套能力的建设

我国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基础产业门类也相对齐全,但与科研创新能力的结合仍有不足。我国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和配套能力建设,不能满足于现有水平,要不断提高相关配套设施的科技含量。不仅是客观的质量、技术、生产上的水平提高,还有增强资源协调能力对科学创新的敏感程度,加强体制上的灵活配置,更好地支撑科技研发。

我国下一步也应着眼于从“两弹一星”“863计划”这样的政府、产业、科研单一链条扩展为向上延伸至货币、金融、财政等体系领域,向下扩展至科技研发、产业支撑和市场化运作的实体经济运行。

美国支持高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市场自发参与科研领域的发展,使科研人员能够享受科研成果转化为物质奖励,实现个人、家庭生活从温饱、小康到富裕的进步。虽然我国还不能完全照搬这样的“美国模式”,但这种基本的致富方式和致富渠道仍是我国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在这个基本前提下,政府做好社会分配的适当调节,主动参与到改革进程当中。这种市场化运作会逐渐使更多人收益,将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红利尽可能地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

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精尖工业领域,科技研发都是采用市场交易的方式。由于每一个环节都市场化运作,所以它的基础就很快能扩散到整个经济和产业领域的各个角落,都能支撑它的重点项目很快能找到配套能力。这个从单一政府协调转化成有效市场运作,我们应该去努力学习和推动,使得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向上延伸到货币金融财政,向下延伸到产业支撑,横向能够大量采用市场化运作。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诸多思考、方案和计划最终要落脚到实事求是地根据现有物质基础及体制设计,解放社会资源,推动政策、体制、社会的有序改革,实现以科学的态度引导资本支持科技创新。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8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