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全面电动化,奔驰下个十年的新故事

5007
钛媒体 App 2021-07-22 23:40 抢发第一评

“电动化转型正在加速,特别是在梅赛德斯-奔驰所在的豪华车细分市场。行业拐点正在临近,随着全球市场在 2030年前实现纯电动转型,我们也将做好准备。”

7月22日,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此举意味着一次意义深远的资金重置。通过驾驭这一加速转型并保持盈利目标,公司将延续梅赛德斯-奔驰的长久成功。

为推动这一转型,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一系列全面计划,包括2022 年至 2030年,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超过 400 亿欧元。

5年时间,3个纯电车型架构平台

按照规划,2025 年,梅赛德斯-奔驰将发布 3 个纯电车型架构平台:

  • MB.EA 纯电架构平台将涵盖所有中大型乘用车产品,打造成为未来电动产品整体框架的可扩展模块化系统;
  • AMG.EA 纯电架构平台将成为性能电动车专属平台,满足追求高科技及高性能的梅赛德斯-AMG 客户的需求;
  • VAN.EA 纯电架构平台开启纯电 MPV 及轻型商务车时代,为未来的零排放交通和零排放城市贡献力量。

在重组动力总成相关业务后,梅赛德斯-奔驰将相关规划、研发、采购和生产整合至一个业务部门, 深化生产制造和研发工作的纵向整合,并在内部开发电力驱动技术。

这一举措包括收购英国电机公司 YASA。通过这一收购,梅赛德斯-奔驰将获得独特的轴向磁通电机技术,以及开发下一代高性能电机的技术专长。在 聚焦效率、关注包括逆变器及软件在内的整体系统成本的策略中,自主研发电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 eATS2.0 电机。

值得注意的是,梅赛德斯-奔驰正在进行 VISION EQXX 的研发工作,该车型拥有超过 1000 公里的实际续航里程,力求将百公里千瓦时电耗保持在个位数(每千瓦时续航超过 6 英里)。

2022 年,VISION EQXX 车型将被推出。来自 VISION EQXX 的技术成果在调适后或将应用于全新电动架构平台。

9 座电池工厂,8 座电芯工厂

全面转向电动化后,梅赛德斯-奔驰的电池产能需求将超过 200 千兆瓦时。

在目前已投产或已规划的 9 座电池工厂组成的生产网络之外,梅赛德斯-奔驰计划与全球合作伙伴再打造 8 座电芯工厂。下一代高度标准化的电池将可适配于 90%以上的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及轻型商务车,并凭借其灵活性为所有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电芯制造方面,梅赛德斯-奔驰拟与新的欧洲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及高效生产电芯与模组,通过持续整合乘用车及轻型商务车领域最为先进的电池电芯技术,梅赛德斯-奔驰旨在提升车型全生命周期的续航表现。

下一代动力电池中,梅赛德斯-奔驰将携手电池材料公司 SilaNano 等伙伴,利用阳极中的硅碳复合材料提升能量密度。这一合作将突破现有的续航表现,并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固态电池方面,梅赛德斯-奔驰正与合作伙伴们探讨开发具备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高安全性的电池的可能性。

另外,在充电网络布局上,目前Mercedes me Charge 奔驰充电网络在全球范围覆盖超过 53 万个交流及直流充电桩。此外,梅赛德斯-奔驰正与壳牌合作扩展充电网络。

至 2025 年,该网络将在欧洲、中国和北美拥有超过 3 万个充电桩,包括全球范围内超过 1 万个高功率充电桩。同时,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在欧洲推出多个高端充电站点,以一流的设施提供定制化的充电体验。

2万名员工转型,内燃机、插电混动投入下降80%

目前,梅赛德斯-奔驰正在升级其全球生产网络,为将来的纯电车型生产做好充分准备,新车型产量提升的节奏将依据市场需求灵活规划。

2022年,共有 8 款梅赛德斯-奔驰电动车型将在 3 大洲的 7 座工厂进行生产。至 2022 年,所有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运营的乘用车和电池工厂均将实现碳中和生产。为提升生产效率,梅赛德斯-奔驰正携手创新电池生产及自动化系统的德国企业格劳博(GROB), 共同提升电池产量及相关技术,该合作将聚焦于电池模组和电池包的组装。

在电动化的员工培训上,通过与员工代表的协商共进,梅赛德斯-奔驰将继续推动在人力层面的转型,相关举措包括广泛的再培训计划、提前退休、离职买断等。 2020 年,约有 2 万名在德员工接受了奔驰电动出行方面的培训。为了推动MB.OS 操作系统的开发,全球将新增 3,000 个软件工程师岗位。

最后,基于 整体电池平台、可扩展电动车型架构及电池技术领域的突破,奔驰整车的电池成本比例有望显著下降。2026 年,奔驰内燃机及插电混动技术方面的投资将较 2019 年下降 80%。奔驰方面预期,纯电动时代的公司利润率将与内燃机时代相近。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