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产业孵化终将颠覆创业孵化行业,助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14262
时光之颜色 2021-07-22 11:14 抢发第一评

文 | 颜振军

科技部火炬中心在2021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提升创业孵化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开展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认定备案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科技创业孵化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的评估、完善和延续工作,在重点领域推进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

这是在中国的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产业孵化器”,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是非常鲜明的信号,为全国创孵行业的发展指了一条新路。

关于产业孵化,我近期会发一篇文章,稍微系统地做点梳理。

今天先来简短回顾一下产业孵化、产业孵化器的来历。

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英国学者Clausen(2011)在一篇文章中讨论过挪威的产业孵化器计划。

挪威政府的下属机构--挪威工业发展公司 (SIVA) 曾发起了一个产业孵化器计划,挑选合适的企业,建立了14 家产业孵化器,最初的4 家成立于2004 年,其它的在之后的三年中成立。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这些公司及其所在地区的创业精神和产业发展。每一个产业孵化器都由SIVA(作为小股东)和一个或多个母公司(作为大股东)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产业孵化器从母公司内部和其他来源招募创意和企业家。产业孵化器有三个最终目标:(1) 以新企业的形式刺激创新和创业,无论是从母公司分拆出来还是作为独立的初创公司;(2) 激发母公司的创新,主要是开发内部创新项目;(3) 更广泛地激发社会创新,特别是通过激发产业孵化器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

美国学者Mahka Moeen(2016)[1]考察了企业在产业孵化阶段的技术投资,认为产业孵化阶段是从技术突破到首次商业化的阶段。

令人敬佩的是,国内关于产业孵化和产业孵化器的思考要更早一些。孙大海领衔的厦门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厦门创新创业园较早关注了产业孵化问题。

孙大海(2007)[2]在其“轮次孵化”模式中曾提出,要“以企业孵化为基础、以产业孵化为导向、以价值孵化为归依”。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产业创新孵化器行业报告》认为,中国整体孵化器行业可分为五类,分别是产业型、创投型、空间/物业型、媒体型和地产型,自2000年以来先后经历了空间赋能、政策赋能、资本赋能和产业赋能阶段,目前正处于产业赋能阶段。

颜振军(2014)[3]也较早关注了产业孵化的问题,他认为孵化器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产业孵化,而产业孵化可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孵化器针对某一个产业开展创业孵化或把新生的产业孵化成熟,另一种是孵化器提供的服务能够让一个新创企业很容易进入到产业链当中。吴克墀(2016)[4]认为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创新孵化环节,而技术孵化、项目孵化、企业孵化、产业孵化则构成了创新孵化价值链的完整链条,其中产业孵化的关键在于构建面向特定产业的加速器、引入产业资本和创投资本、构建在孵企业创新联盟和产业联盟。庄亚明和李金生(2007)[5]则认为新兴产业孵化主要依赖于对区域集聚中的优势产业要素进行整合,并在产品化和市场化过程中孵化新兴企业和企业群,进而形成新兴产业。

我认为,产业孵化是由产业链中的某主体为实施其发展战略而创建的一种平台,聚焦特定产业领域,兼具促进衍生企业生长和服务外部新创与中小企业发展功能,提供投资、供应链和产业链资源导入、品牌、营销等产业服务;其服务对象为包括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在内的产业链中的所有主体。产业孵化从其本质来说,既是技术和产业融合创新、协同演化的结果,也是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问题的一个新思路、新办法。产业孵化终将颠覆创业孵化行业,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孵化强国。

附上十多年前孙大海的两篇文章,让大家跟我一起膜拜吧。

之一—— 中国高新区·2007年第9 期

轮次孵化模式培育企业领袖

孙大海

厦门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第二个十年诞生, 并很快进入生龙活虎、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和建设可以说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第二个十年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缩影。

1996 年, 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刚成立时, 只有高新区拨给的几千平方米的旧厂房作为孵化场地。园区很分散, 最大的两块场地之间隔着一条铁路。从这个园区跑到那个园区, 要绕几公里的路! 未来的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选址也坐落在铁路的对面。于是, 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和一座跨越铁路的桥梁的建设自然而然联系到了一起。厦门火炬高新区专门花了几千万元把这座连接高新区和创业园的桥建了起来, 并把它命名为“创业桥”。这个名字取得极富象征意义。

1999 年下半年, 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 以吸引高层次留学人员到厦门创业。2000 年初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孵化场地面积一下子增加到了8 万平方米。在致力于硬件建设的同时, 创业园管理人员奔波于各政府机关, 推动了一系列支持留学人员的资金政策的出台, 主要内容有: 为留学人员提供无偿及低息创业扶持资金, 其中无偿资金每家10万元; 符合条件的留学人员企业可获得不超过注册资本金49% 或总额100 万元的资金配套支持。目前, 厦门创业园在孵企业总数为346 家, 其中留学人员企业160 家。

厦门, 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市一度被人认为是个缺乏创新氛围、只适合安家养老的地方。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强劲创新文化思潮让这座年轻的城市显出了从未有过的活力与蓬勃的朝气。随着创业园建设的推进, 2002 年初《厦门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以及《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的规定》两部地方性法规由厦门市人大通过, 后者是全国目前惟一通过地方立法机关出台的吸引留学人员的地方性法规。

厦门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年时间里成长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具规模、最富创新活力的现代化科技企业孵化集群, 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2005 年和2006 年, 笔者两次向市委书记汇报创业园建设情况, 市委书记两次当场拍板给予创业园大笔资金支持: 一次决定拿出800 万建设台湾学者创业园、一次决定拿出1.6 亿建设火炬翔安产业区东部孵化园! 自创业园建设工程开始以来,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厦门市政府对创业园的投资已接近5 亿元, 兴建孵化场地20 万平方米。

我们在注重孵化企业的同时, 也注重对企业家的孵化。几年来, 厦门采用“轮次孵化模式”, 对如何孵化优秀企业家进行完整了的演绎。

轮次孵化模式由企业孵化、产业孵化和价值链孵化三个轮次构成。套用“一流企业卖规则, 二流企业卖技术, 三流企业卖产品”的流行说法, 在描述孵化器的孵化水平时,“一流孵化器孵化价值链, 二流孵化器孵化产业, 三流孵化器孵化企业”似乎也说得通。

在孵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成长性特征有所差异, 大致可分为“持续经营优势的构建”、“业务演化路径的选择”、“竞合互动关系的处理”三个阶段。轮次孵化也因此有针对性地分为点线面三个轮次和阶段: 企业孵化这个点的关键作用在于为企业“持续经营优势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形成加速效应; 产业孵化这条线的关键作用在于促进企业“业务演化路径的选择”, 产生瀑布效应; 价值链孵化这个面的关键作用在于创造性地帮助企业进行“竞合互动关系的处理”, 赢得倒金字塔效应。

第一轮的企业孵化主要帮助企业提高生存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客户市场能力、财务控制能力; 第二轮的产业孵化主要帮助企业提高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结构流程能力; 第三轮的价值链孵化主要帮助企业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社会网络能力、财务融资能力、与所在社区、城市和区域经济的融合能力。这些企业的能力, 同时也是企业家的能力。只有真正掌握和具备了这些能力, 我们的企业才能成为“行业先锋”, 我们的企业家才能成为“企业领袖”。

(作者系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副主任, 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公室)

之二——《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10.008

崛起的高科技岛群——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未来发展趋势

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 孙大海 乐文

作为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一次重要创举,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崛起的高科技岛群”的傲然姿态,不断为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通过培育区域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定向培育、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完善的服务等途径,实现其促进科技创新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目的。过去的2 0 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火炬计划旗帜引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了健康、蓬勃、规范、有序的良好势头,已然成为我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企业家、加快技术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生力军。

本文特提出事关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未来发展大局趋势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因应策略。

趋势一:孵化“虚拟经济”生长点

作为中国最为富于活力的“高科技岛群”,科技企业孵化器理应站在虚拟经济潮头,孵化“虚拟经济”生长点,担负唤起和保持经济活力的重任。

虚拟经济正在向中国走来。在虚拟经济未来的强大作用下,虚拟孵化器可能将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第二生命,或者是说第二种生存方式,甚至是“二次创业”的真正开始。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吸引国有、民间和风险投资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影响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流向方面作用不仅没有发挥到极致,甚至还没有迈出第一步。如果努力强化孵化器的强大脚本工具功能,拥有庞大政府资源、产业资本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孵化器应该足以影响国内资本和国际资本的流向。在未来打造虚拟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可能会在吸引国内产业资本、风险投资和虚拟投资、影响国内资本甚至国际资本的流动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应该更多地努力尝试在线虚拟孵化。虚拟孵化器( V i r t u a l B u s i n es s I n c u b a t o r ),也称“无墙孵化器”( I n c u b a t o rW it h o u t W a l l )。这些孵化器通常设在大学或研究中心里,面向关键性资源不足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虚拟孵化器是面向所有中小企业的开放性平台,通过发挥孵化器脚工具的边际作用,可实现对中小企业在线虚拟孵化,能让更多不能入驻孵化器的中小企业同样获得孵化器内外资源。

作为应对虚拟经济更直接的手段,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应该努力与国内外金融或其他与虚拟经济关系密切的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结盟,集中孵化产品与虚拟经济有关的企业。

趋势二:构筑“技术预见”桥头堡

自主创新不是指已有的技术水平,而是技术发展的路径。在科学发展观,或更具体地说在正确技术预见观指导下开展孵化已成为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功能的共同选择。

我国技术预见主要是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致力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以及在北京与上海基于地区层面由地方科委组织的技术预见,谋求地区技术优势与产业优势。

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多数先进技术几乎都是引进来的,缺乏核心技术与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增强在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乃至技术经营能力,科技企业孵化器十分有必要开展技术预见活动。即面向企业“产业化、区域化、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针对城市经营格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在孵企业状况正确把握并确立未来技术和产业拓展方面,通过构建企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形成;指导在孵企业和各个产业集群领域的研究开发、技术扩散活动,消除技术开发、应用、转移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在新的市场机会帮助企业实现一系列关键技术与通用新技术定位和组合,最终增强企业区域创新能力和产品国际化能力,使在孵企业和自身一道在城市经营、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大的空间、发挥更大作用。

趋势三:上演“产业孵化”接力赛

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限空间里,数以万计的在孵企业实现着无限梦想。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一个可以“无限深化的市场”,可以形成巨大的制度资本。如何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制度上的架构,使市场达到最深化地步?专家认为其升华路径在于产业孵化。产业孵化意味着从一个物理孵化器向孵化过程的实质性转变,意味着整个科技企业孵化器战略中心与重点的转变。产业孵化直接面对是由初创中小企业构成的产业雏形,对产业的形成具有而且完全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孵化器产业视为众多新兴产业的源头,也可直接把孵化器视为源头产业,孵化产业的产业。

产业孵化是在全国首创的“轮次孵化”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轮次孵化强调“以企业孵化为基础、以产业孵化为导向、以价值链孵化为归依”。轮次孵化模式以技术经营、技术转移理论为依托,突破传统线性孵化模式局限,在企业孵化的基础上追求更加深入的“产业孵化”和更高层次的“价值链孵化”,力求在非线性层面上达到孵化功能的细化、个性化和纵深化,在不断帮助企业延伸产业价值链的同时,更致力于针对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的演化营造和拓展空间价值链,改进区域竞争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推进产业集群快速融入城市、区域经济和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并以此获得孵化器自身长期竞争绩效。

如果说企业孵化主要是为了引进和孵化“种子企业”,那么产业孵化则是更进一步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如果说企业孵化主要是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和质量问题,那么产业孵化就是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结构问题。如果说企业孵化主要是为了给创业者提供技术发展的平台,那么产业孵化就是为了给创新者提供技术发展的路径。

产业孵化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拉开产业级差,让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链上的位置跟别人不一样,这样才能最终有利于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站到国际经济秩序一个合理的等级台阶上。

我们为产业孵化设计的路线图循序渐进为:专业孵化器→现代企业加速器→产业集群→创新集群→产业联盟→虚拟企业集群。

专业孵化器是未来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重要方向。实践证明,专业孵化器对促进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专业化主要围绕某一特定技术领域,在孵化对象、孵化条件、服务内容和管理团队上实现专业化,相近专业的企业积聚起来后,减少了产业配套的难度、加强了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各类专业设备的可复用性,随着入孵企业的成长,还可逐步形成专业产业集群。建设专业孵化器,要充分考虑周边城市和本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布局和相关资源条件,再结合本园区已有的产业集群基础或可能形成的产业集群,通过加以引导、规划、整合、扶持和设施配套来实施。

2 0 0 6 年,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风起云涌、蔚然成风、形成一个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产业的同时,一个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基础上延伸形成的新的科技园区概念已经由科技部正式提出并将在全国逐步推广,这就是现代企业加速器。目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已经确定深圳和厦门等几个沿海发达城市为现代企业加速器的试点建设城市。科技部火炬中心下拨给相关创业园每家6 0 万元现代企业加速器启动经费已经到位。现代企业加速器是一种以高成长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充分满足高成长企业对于空间、管理、服务、合作等方面个性化需求的新型空间载体和服务网络。创新比较集中的中心区域在为知识经济提供基础性设施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作为一个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有机整体和产业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现代企业加速器对于目前的开发区发展模式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意义,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以往以土地招商、大企业入驻建厂为主的招商模式,而代之以大企业入驻带动小企业入驻,从而促进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过去所没有的知识溢出、技术溢出环境和价值链整体提升环境。现代企业加速器的配套设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化程度,能够满足特定行业需求和企业的个性化定制,它的周边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的空间,为今后企业“毕业”或独立发展提供空间。在不远的将来,它应该达到5 0 到1 0 0 万平方米。现代企业加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新兴概念,其发展还远未成熟,需要更多实践者和研究者对其进行探索。

产业集群是特定区域的优势产业。产业集群最重要的特性:一是具有区域特色,二是相关企业在某一地域自发集结形成的自组织。科技部2006年对全国产业集群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根据各省市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现状,大致确认全国在各产业领域已生成79个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2 2 个、光机电一体化21个、新材料12个、生物医药12个、能源环保9个、其他3个。科技部火炬中心2007年首批全国产业集群支持项目的指导原则非常明确,产业集群相对较多的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分别支持3-4个,一般省(市)只有1-2个。谁拥有了这些产业集群,谁就拥有了我国产业的未来。

创新集群是具有区域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产业集群。在全球化和区域化面前,仅仅满足于“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具有区域特色”,也许称得上是产业集群,但还称不上是创新集群。从产业集群到创新集群,必须从经济全球化和作为经济全球化前提与应变手段的、与经济全球化并行不悖的区域化趋势中来把握。政府及相关机构为创新集群提供的政策目标主要应该是鼓励集群内企业的合作和网络化,即提供更好的公共投资和服务。创新集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为有服务需要和有潜在服务需要的企业(不论企业是否在已存在的集群中)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要让企业成为创新集群的主导者,政府和公共部门只作为集群的催化剂、润滑剂或者桥梁。

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联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它对我国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深具意义,是推动产业群集向创新集群升级的必由之路。产业联盟是跨区域产业集群的一种产业合作组织形式。产业联盟是指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优势,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技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企业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模式。联盟成员可以限于某一行业内的企业或是同一产业链各个组成部分的跨行业企业。联盟成员间一般没有资本关联,各企业地位平等,独立运作。由于企业的联合,产业联盟能在某一领域形成较大的合力和影响力,不但能为成员企业带来新的客户、市场和信息,也有助于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开拓。

相对于企业并购等模式,产业联盟能以较低的风险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调配,避免了兼并收购中可能耗时数月乃至数年的整合过程,从而成为企业优势互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产业或行业竞争力、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手段。2007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联盟之年”,多家跨区域、跨体制的孵化器联盟在这一个相继成立。

自虚拟经济浪潮出现以来,实物经济及其衍生物正在受到虚拟经济的改造。作为典型实物经济催生机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同样也难免虚拟经济的改造。虚拟企业集群是产业孵化未来的又一更加高级的路径。作为全球化时代和虚拟经济的产物,虚拟企业集群将作为创新集群和产业联盟的高级实现形式将集群企业卷入实质性的联合行动中。创新集群需要虚拟企业集群来充盈,而产业联盟最好演变成虚拟企业集群。作为具有明显中介组织特点和高度智能服务特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尤其适合牵头组建虚拟企业集群。我国孵化器已经出现的联盟孵化及其下属组织已经带有虚拟企业集群的初步特征。未来,孵化虚拟企业集群将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一大热点。虚拟企业集群的基本组织模式有“共生型虚拟企业集群”、“寄生型虚拟企业集群”、“混合型虚拟企业集群”等多种形式。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应从理论研究、资源调查和组织资源上,尽快做好孵化虚拟企业集群的充分准备。

趋势四:玩转“价值链孵化”平衡木

价值链孵化的意义在于围绕产业价值链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整合产业资源、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同时,通过提升创新能力,使产业整体走向价值链高端,推动当地的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价值链孵化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旨在通过发展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层次,走向国际产业价值链高端。

价值链孵化在兼顾企业内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同时,突出空间价值链(区域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两重地理景框,从而实现围绕企业的全方位“多维”孵化。

价值链孵化重在“协调激励单个企业的创新行为与营造有利于网络化创新环境的关系”,链接利益机构,构建区域创新系统,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实现已有产业集群链条升级和跳跃升级,为区域经济体系注入持续创新的动力和能力,目标直指为了城市利益的区域化和为了国家利益的全球化。

在价值链孵化过程中,孵化器内外多个产业互补达成的“产业的和谐”,超越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循序进入城市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等各个层次,形成壮观的金字塔效应,达到浑然一体最高境界。

趋势五:开创“孵化集团”新纪元

从科技部关于科技研发孵化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意见中,可以归纳出从科技企业孵化器到科技研发孵化园区的发展轨迹: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创业孵化延伸→引进社会力量→主体多元化、功能专业化、形式多样化→扩大区域面积→形成新的体制和机制→更大规模的要素配置→进一步统筹协调发展→形成孵化网络体系→科技研发孵化园区→未来高新区的核心。

科技研发孵化园区的最佳载体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最终发展可以通过孵化集团的建制来实现。从我国高新区的创设及经营管理实践来看,高新区本身就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激励区域经济集中发展的一种大的集约形式,孵化器同样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激励创业的小的集约形式。这两种创新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发展区隔。

国家科技部提出的“二次创业”是对完善整个高新区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从探索的角度考虑,可以在高新区与高新区内孵化器两个创新体系之间,增加一层承上启下的起到第二级系统集成者作用的中间集约形式。这个中间集约形式就是规模化的孵化集团。

在集团化发展道路上,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表现稳健。无论孵化器的规模做到多大,其母体依然是质朴而简略的创业中心。未来,我们将看到,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精英将旗帜鲜明地打出孵化集团的名号。

[1]Moeen,Mahka; Agarwal, Rajshree.Incubation of an industry: Heterogeneous knowledgebases and modes of value captur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7,38:566-587.

[2]孙大海.轮次孵化模式,培育企业领袖[J].中国高新区,2007,9:24-25.

[3]颜振军.中国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八个趋向[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4,10(11):1-2.

[4]吴克墀.创新孵化价值链的概念与内涵[J].改革创新,2016,2:65-66.

[5]庄亚明,李金生.基于区域核心能力的新兴产业孵化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130-134.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6
评论一下 0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