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华为鸿蒙,胜算几何?

7322
钛媒体 App 2021-04-30 12:41 抢发第一评

 

一台智能家电联网最快需要多长时间?答案是六步十四秒。如果加上APP下载时间,算我没说。

当智能家电被“鸿蒙化”之后呢?答案是一秒。操作人员拿出手机,轻轻触碰美的极光系列鸿蒙烟机上的NFC标签后,手机屏幕随即跳出操作界面,这种一步即达的轻量化操作乍看不觉惊奇,但却是“鸿蒙的一小步,安卓的好几大步”。

中国智能家电的联网率仅有15%,100台具备联网功能的家电,85台都在沉睡,消费者为此支付了额外成本却不能享受便利,家电厂商也是有苦难言,不是家电厂商不想简单化操作,而是安卓和iOS系统的先天特性决定了体验的繁琐。

4月26日至27日,华为HarmonyOS创新孵化实验室和美的智能场景实验室相继开放,鸿蒙OS已经无限接近商用版本,带着行业内外的疑虑探访,我们首先确定的第一件事——就是鸿蒙OS已经跳出了实验室。

鸿蒙诞生在美国制裁之前

华为选择了一个家电的刚需场景切入,证明了鸿蒙OS和安卓/iOS的不同,当然这远不是鸿蒙的全部。

假如以十年为界,我们先后度过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两个辉煌十年,正如PC时代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是安卓/iOS,接下来的万物互联时代也应当有一个与之匹配的操作系统。

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但是将目光放长远,安卓和iOS只是近年来的产物,操作系统领域从来不缺少挑战者,而结局不尽相同。安卓和iOS挑落塞班系统,微软没能把Windows装进手机,两者的不同结局给行业带来了迥异的启示。

以嵌入式为特点的塞班系统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首先思考的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小修小补,所以随着iOS和安卓革新性的体验来临,塞班溃退。当互联网的基本面发生变化,没有历史包袱的操作系统反而更有机会。

回到现在,安卓和iOS也在做同样的事情,站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小修小补,从而给自己增添物联网特性,安卓和iOS靠破坏式创新成功,转而落到大公司渐进式创新的窠臼,不得不说,这可能是互联网常看常新的魅力所在。

“中国下一代移动互联网走到了一个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的互联网产业需要有自己根能力,我们认为鸿蒙目前是最接近根能力打造的操作系统。”华为消费者业务AI与全场景业务部副总裁杨海松表示。

这就是华为对鸿蒙最初和最本质的定位。

杨海松说,鸿蒙不是安卓的替代,不是直接拷贝iOS,也不是2019年美国禁止谷歌向华为授权之后,华为才开始做。“鸿蒙真正的开发是从2016年5月份,我们已经做了5年了。”

华为认为,万物互联时代需要进一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跨平台能力,包括支持全场景、跨多设备和平台的能力以及应对低时延、高安全性挑战的能力,因此逐渐形成了鸿蒙OS的雏形。

鸿蒙的最大特点是分布式,不仅仅是面向手机的,更面向大大小小物联网设备的。通俗地说,鸿蒙系统对不同设备均能弹性部署,不管硬件能力强还是硬件能力弱的,都使用同一套操作系统,即统一在不同硬件平台上加载部署,对万物互联时代的需求极其适配。

鸿蒙与安卓的分野

“阻碍移动互联网向万物互联的产业升级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操作系统的碎片化。”杨海松说道。鸿蒙与安卓的分野,也由此开始。

以家电厂商为例,传统品牌家电制造企业在做产品智能化时,涉及芯片、操作系统、物联网协议、AI技术等,这导致智能家居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产品之间互通性不足、协议标准不统一、用户交互体验差等等。

美的集团厨房和热水事业部研究院院长李忠华表示,鸿蒙的特点与美的产品需求有很多相似之处,第一是软总线技术,低延时、高可靠、快速连接,中心化变成去中心化。“家电从空气管理到食物烹饪、到水场景、到衣物管理,每个终端都是一个分布式的节点。"

第二是分布式数据管理,多个设备互联互通形成了一个数据链路,这对用户的智慧生活体验是非常好的融合基础。

第三,可信授权技术,原来是一个终端控制,一旦被突破,整个家庭的安全都有问题。未来可以通过分布式技术构建一个安全的智能家居安全网。

鸿蒙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体验,从技术角度看,一是基于WiFi Aware配网协议实现设备极速配网,二是通过手机功能界面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三是手机“碰一碰”实现原厂售后服务直达。

底层思维决定了上层行为模式,华为鸿蒙的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设备虚拟化、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任务调度等关键技术,在最底层设计逻辑层面和安卓区别开来,从芯片、操作系统、协议到生态都是新的,迎合了行业尚未满足的物联网市场需求。

和传统产品相比,鸿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设备配网和控制,操控体验更好,无需下载APP,仅拿出手机“碰一碰”便能快速体验到美的设备的操控,可以理解为轻量级的快应用,效果体验更快更佳。

在注重体验的互联网时代,这就是鸿蒙的杀手锏。

从美的和鸿蒙的结合扩展看,鸿蒙的分布式特质能够将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终端产品进行能力整合,从而实现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能力互助、资源共享,匹配合适的设备、提供流畅的全场景体验。

手机和单个家电之间的互动只是前菜,当所有设备被“鸿蒙化”,是否更接近我们对万物互联时代的设想?

“16%生死线”

鸿蒙要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地利”是公司的资源禀赋,“人和”自然是人才储备,“天时”只是鸿蒙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华为如何为鸿蒙蹚道才更值得关注。

“历史上曾经惊艳一时的系统非常多,真正活下来的系统只有两个。‘量’是他们失败最重要的原因,16%的市场份额是操作系统基本的生存底线”,杨海松表示。

操作系统这类底层平台软件,使用量、市场占有率是它成功的最核心因素。1亿台是华为根据16%生死线的反推数据。“达到1亿我们认为应该能够活下来,别的操作系统用了5年甚至7年的时间,而我们是用1年走完别人5年走的路。”

对于操作系统,做出来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没有广泛的应用和设备伙伴来使用操作系统,基于操作系统不断推出应用、服务、设备、硬件的创新,这个操作系统和生态是没有生命力的,这个生态也不能称之为生态。

鸿蒙有潜力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操作系统,那么就必须要巨量投入生态,而且要比安卓和iOS更为“大方”,才能为鸿蒙的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果说开发鸿蒙工作量是1%的话,实际上还有99%没有做,那99%就是生态。”杨海松感慨道。

做生态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环境的构建。

在人才的培养中华为面向两类人才,一类是学生,华为已经开始联合高效协同育人;一类是面向大众开发者,华为和不同的机构一起发布鸿蒙开发者相关的技术认证和培训。

同时,华为也在提供完善的软件工程和工具的能力,其中包含编程语言、编译器、开发工具、开发框架等,让开发者快速低成本高效的接入生态。

革命性创新得以成功根源在于降低成本、增加效率以及体验优化,尤其对于C端市场,鸿蒙帮助企业降低了成本,帮助开发者提高了效率,帮助消费者获得了之前没有的良好体验,这是鸿蒙能成功的基础。

狭义上看,鸿蒙承载了华为转型软件公司的希冀,如果鸿蒙转型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华为就能集软件和硬件为一体,和谷歌、苹果一样站上产业链价值的高点,华为有可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广义上看,如果鸿蒙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也就意味互联网的主导权从微软、谷歌等美国厂商一侧让渡,就像2G到5G,中国的话语权一步步强大,鸿蒙也将为中国夺得商业和技术的话语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鸿蒙的广阔天地在数以亿计的物联网终端里,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借由鸿蒙搭建的通途,最终将革新现有的交互体验,华为也将在这个过程中成就自身。(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张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