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拼多多黄峥距离中国首富还有多远?

7418

作者:颖秋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2018年7月26日,创立不到三年的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如此风光时刻,创始人黄峥却没有选择到纽约去敲钟,只是十分低调地在上海举行了远程敲钟仪式。

黄峥不事张扬的内敛个性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带领的拼多多一路高歌猛进。

GMV突破10000亿元大关。

成立于2015年9月的拼多多仅用五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截至2020年12月31日,拼多多市值超2100亿美元。

这个80后年轻人以火箭般的速度完成财富积累,这一切,只用了短短5年的时间。

这一切的一切,发生得似乎太快,太不费力气,让我们不由得想走近这个40岁的,一个典型的80后IT男——黄峥。

黄峥的算法人生

2002年,黄峥从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毕业后,同时收到微软和谷歌的offer,他选择了谷歌。在谷歌的第三年,也就是2006年,他和李开复被派往中国,创办谷歌中国。

这段时间的经历也塑造了黄铮的算法基因。

果然,拼多多成立不久,就对外宣称产品优势是依靠“分布式AI”,当然,也就是近期美团被疯狂吐槽的“杀熟”大数据算法。

纳斯达克IPO前夕,拼多多招股书里那些分布式智能系统,融入专业的精确算法,令人不明觉厉。

可以说,在算法这条路上,除了信徒张一鸣之外,黄铮也是其中之一——二者都是系统工程学与计算机方面的资深专家,同时高明而高效地将技术、商业、人性、社会中的各种元素,用一个算法方程式,简洁完整快速地呈现出来。

正如黄峥自己所言:

拼多多是通过算法迭代出来的,商业只是一个逐渐进阶的过程,必须把前面的东西做好,才会有后面的东西。很多水下的东西外行是看不见的,而正是这些支撑着着拼多多不断往前走。

曾有人质疑后来拼多多疯狂烧钱,疯狂补贴与黄峥骨子里的技术基因是不是有点自相矛盾。

对此,黄峥是这样回答的:

“如果把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都当做是投资决策,那么我们得去分辨我们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费用,那些随着时间流逝、对加深生意的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那些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

黄峥为何命会这么好?

黄峥命很好,运气极佳,一路走来,似乎天生有贵人提携。

黄峥浙江大学读本科时遇到丁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念研究生时遇到段永平。

等到自己创业时,学生时代结识的贵人网易的丁磊、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以及淘宝创始人孙彤宇、顺丰创始人王卫都看好他,投资他。

大佬们都愿意点拨、帮助这个聪明上进的年轻人。

引路贵人:网易丁磊

把“小白”黄铮带到互联网大佬圈子的贵人是网易的丁磊。早在2001年,彼时的黄铮还是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凭借着非凡的技术实力,在网上发表了一篇专业文章,引起网易创始人丁磊的关注。于是,丁磊联系到黄峥,并向他请教了一些技术问题。

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双方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后来,黄铮赴美留学,丁磊就把黄铮介绍给了当时在美国的段永平。

于是,段永平成为黄峥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贵人、一个老师、一个朋友。

黄峥与段永平

段永平是步步高的创始人,也是OPPO和vivo的幕后大佬,也是拼多多的早期投资人。

2006年,经丁磊牵线,赴美留学的黄峥和段永平这两个年纪相差将近20岁的人相遇并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忘年交。

段永平教给黄峥一个基本商业常识:价格一定会波动,但只要你的价值提升,最终价格会和价值接近。这个常识让黄峥安心于增加企业的内生价值,不过度在意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

段永平十分了解和信任黄峥,曾经在公开场合毫不吝惜表达自己对这位爱徒的欣赏,他说:黄峥有一点特别好,会不停地问这个是什么意思,那个是什么意思,关注问题本质。他有悟性,又聪明,未来有任何成就我都不意外。

正是基于这份信任,甚至,段永平还带黄铮与巴菲特吃了那顿昂贵的午餐。

也正是这一顿午餐让黄铮获益匪浅,黄铮表示这一顿饭终生难忘,学到了日后经商的根本原则和精髓。后来,他在采访中回忆起与巴菲特一起吃的那顿饭时候说:“巴菲特讲的东西其实特别简单,是我母亲都能听懂的话。这顿饭对我最大的意义,是让我意识到简单和常识的力量以及做人的本分和心态的重要。”

黄铮曾经对采访他的记者表示:“在创业过程中,段永平一直在耳边敲打他要做正确的事情,并一直传递给他一个最重要的信念,那就是做人要本分,不占他人便宜。”

就这样,黄峥从人生导师巴菲特与段永平那里汲取智慧,逐渐梳理和确立出经营生意和人生的真谛——本分。

在上海拼多多黄峥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隶书体“本分”两个大字,赫然醒目。

在黄峥看来,本分首先是不骗自己,做正确的事。骗别人最大的坏处是,最后把自己也骗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本分其实就是“理性”,是一切思考、计算、决策中的第一因素。

黄峥的师弟、蘑菇街的创始人陈琪这样评价黄峥:“师兄黄峥是极度理性的人。”

黄峥的理性可能与他平常喜欢读罗素的哲学书有关。在读完《幸福之路》后,他有很深的感悟:

要有勇气去面对常识,用常识做理性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指引自己的行动。

哲学家黄铮执着地关注事物本质

黄峥老强调的理工科背景,不擅长应对媒体,不知道如何处理公共事务,但他其实很会说话,深谙哲学的他极其聪明,知道表达的关键在于思维,而非是嘴。

2018-2020年期间,黄峥发表了著名的三封《致股东信》,令人对他缜密的哲学思维能力刮目相看。

在这三封信中,黄峥从三层思维层面,阐述了他的思想,为什么要做拼多多、对商业的理解、对社会的思考。

第一个层面,如何面对自己?——由内而外

对成就一个无限完美的自己的兴趣,转移为对外部可观事物的兴趣。

一开始,黄峥跟大多数好学生一样,希望“成就一个无限完美的自己”,这样的结果是好学生变成好的知识分子。

而一旦跳出追求“无限完美的自己”这个圈子之后,开始关注外部世界、深入外部世界,同样的能量才会反馈到自身的内部世界,个人的视野就会开阔很多,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致良知”。

第二个层面,如何面对外界?——对创造更好社会的本源思考

视野从自身转向外部事物后,黄峥开始聚焦下面两个问题:

如何提高现有产业的供需效率?

如何改善财富转移以降低贫富差距?

对此,黄峥在《致股东信》中做出了如下精辟的论述:

“第一类供给侧的变革是满足了一直存在却未被完全满足的需求;第二类供给侧的变革源于新的应用场景的出现;第三种供给侧的变革源发于信息收集成本大幅变化。

第三类变革存在着大量的可能性,拿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来换取整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抽象来说,存在一个通过推动需求流通侧更多的采用计划,以此来推动供给侧打破滞后的大规模生产,实现中小规模批量的“定制”的半市场经济的可能,即用需求流通侧的半“计划经济”来推动实现供给侧的半“市场经济”。

线上电子商业解决了把义乌小商品市场搬到网上的问题,加速了竞争,但对传统制造业的工厂改变不多,主体的工厂主要还是依赖于线下商超的批量订单。“

黄峥这段话其实是变相揭示出拼多多的核心商业模式:

即通过拼团实现需求的规模化,将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的商品中,最终使上游能够批量定制化生产,降低成本。

显然,黄峥的思考已经触及到问题的更深层次:

“只有北京五环内的人才会说移动互联网第三波人口带来的是下沉人群,拼多多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移动互联网未必是用户的下沉,而是用户拉平了,它让最广大的中国老百姓拥有了和一线城市一样信息获取的能力和交易能力。

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纸用,有好水果吃。“

拼多多不仅关注中国消费的下沉市场,更关注广大的普通大众、以及低收入阶层,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生产资本配置中来。

第三个层面 如何面对不确定性?——答案是行动+冷眼旁观

在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时候,先要处理好个人和世界的关系,然后要做的就是如何去连接两者。

黄峥坚定地笃信:只要所认定的大方向是对的,坚持去做,个人价值一定会凸显出来。

他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未来的执着。

“对于未知领域,我通常会采取比较原始的办法,就是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用常识来判断。我不会去规划未来五年、十年,我会想一个很远的目标和很近的目标。大部分知识是没用的,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由于突入袭来的疫情,2020年年初一段时间,黄峥跟大多数人一样,有一段宅在家中的时间,他读了一些哲学书,对生命又产生了一些感悟。

在《2020年致股东信》中,他写道:“时间更像是一个不可逆的向量,它是一股强大的有方向的力量,默默地驱动着我们所见所感的一切事物,无论我们多么固执地渴求着对称和永恒,时间总是在不断制造着世间种种的不对称、不可逆以及死亡。”

黄峥很喜欢诗人穆旦的《冥想》,其中的这句话,他曾在多种场合多次引用: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一个本分人如黄峥,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过如此。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