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第二张个人征信牌照将落地,京东数科、小米、旷视等入局

5677
钛媒体 App 2020-12-08 13:05 抢发第一评

久违的第二张个人征信牌照即将落地。

近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受理朴道征信(筹)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公告还提到,朴道征信注册资本10亿元,业务范围主要为个人征信业务。这也就意味着,继百行征信2018年3月落户深圳后,时隔近三年,朴道征信有望成为国内第二家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机构。

主要股东包括京东数科、小米、旷视等。其中,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金控集团”)持股35%、京东数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数科”)持股25%、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持股17.5%,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持股17.5%、北京聚信优享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5%。

公告同时曝光了朴道征信的董监高任职名单,其中包括董事长赵以邗,董事王磊、程建波、曹子玮、赵立威,以及监事许凌、徐河军、刘黎、周泽宇。拟任朴道征信董事长的赵以邗,此前任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其余各位董事及监事分别在北京金控集团、京东数科、小米和旷视科技担任高管。

市场化程度有所提升

目前国内个人征信行发展的推进较为缓慢,目前国内具备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仅有两家,分别是央行征信和百行征信。

2015年1月,监管部门允许 8 家社会机构开始个人征信试点, 在试点三年之后,这八家机构均未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不具备第三方独立性、八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第三方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不够了解,且缺乏合规意识。”

2018年1月,央行发布公示,宣布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2018年2月,央行披露首张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信息公示表。公示表显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申请设立个人征信机构已获得许可。

最终在2018年2月,新成立的百行征信获得第一张市场化个人征信牌照。

百行征信由此成为我国首个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由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等8家市场机构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共同发起组建——互金协会持有36%的股权,参与试点的8家机构分别仅持有 8%的股权。

反观此次的朴道征信,从股东结构看,除了北京金控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外,其余四家都是民营企业,且持股比例均远超8%。

中泰证券认为,相比百行征信由央行的互金协会直接持股,朴道征信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升,但大股东仍是国资企业。此外,朴道征信董事长赵以邗为现任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央行的影响力仍在。

此外,朴道征信的股东背景也显示了较强的地方属性,参股股东均为北京企业,尤其是大股东北京金控由北京国资委设立,集团旗下有多家金融牌照企业,通过地方国资委牵头,结合金融牌照、产业、场景和技术的股东背景,探索个人征信机构的差异化发展,与央行征信和百行征信在数据来源和数据产品上形成互补。

个人征信仍困难重重

截止2019年,央行征信覆盖人群数量达到9.9亿,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公共事业缴费信息以及行政许可与处罚信息、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公共信息。

根据百行征信官网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底,百行征信已拓展金融机构超1800家,签约信贷数据共享机构近1000家,百行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个人信息主体超1.5亿人,所有征信产品累计使用量突破3亿笔。

除了信贷类信息,还对接了公安身份信息、运营商手机信息、银行卡信息、航空出行信息、铁路出行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互金逃废债信息等 9 类金融替代信息,并与地图地址信息、地方政务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等5类信息源达成合作意向。

不过,对于百行征信而言,最大的困难点在于,其此外的主要数据来源是网络小贷和P2P公司,如今随着这些行业的萎缩,其面料着数据断流的困境。同时,百行征信同样不能比年互联网巨头不愿共享数据的窘境,数据孤岛的局面并未实现突破。

市场机制偏弱,百行征信运行近三年,并未达到外界预期。

更宏观层面看,目前个人征信公司在数据来源的合规性方面亦面临巨大挑战。央行行长易纲曾直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大数据的运用,推动了整个金融业向数字化方向转型,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数据鸿沟等问题,包括朴道征信的股东公司们在内,其正在受到越加严厉的监管限制

这些都是即将拿下“第二张个人征信牌照”的朴道征信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 | 蔡鹏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4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