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发布 4省78个县将迎利好

4661
经济带网 2020-11-04 10:24 抢发第一评

 

为发挥旅游业太行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10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太行山区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78个县作为规划范围,综合考虑太行山山水文化生态单元的完整性、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区域融合发展程度,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构建跨区域的旅游产业集聚板块。

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前言、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保障,涵盖6个专栏和22项工作任务,体现理念先进、目标明确、任务精准,擘画了新时代太行山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对保护传承弘扬太行精神,推动太行山旅游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域发展,培育产业体系等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山水文化生态单元完整性,充分考虑太行山区内与区外、国际与国内资源和市场,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强化乡村振兴、城市转型、生态环境等协同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构建旅游业空间格局

《规划》提出以发展目标为引领,构建“重点引领、三区联动、板块集聚、廊道串联”的空间格局。为更好发挥规划目标导向,到2025年,太行山旅游形象初步树立,多样化旅游产品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太行山东西部重点旅游交通通道全面畅通,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业在促进乡村振兴、资源型地区转型和生态功能区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

到2035年,太行山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展示国家形象、彰显文化自信的标志性山脉和国际知名的山岳型旅游目的地。空间布局中,依托国家5A级和重点4A级景区,重点引领太行山旅游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南、东、西太行山区山水、文化、红色生态旅游,实现三区联动;构建跨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板块;以旅游风景道和板块内部区域旅游风景廊道建设为核心,廊道串联实现旅游业一体化网络化发展。按照“国家协调、部门联系、省级推动”的方式和“一事一议”的办法,建立国家重点旅游项目储备库等,推进规划落实。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丰富特色旅游供给,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针对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滞后难点,《规划》提出以培育旅游品牌为基础,打造特色主题旅游。加快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形成具有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开发山地休闲度假旅游,打造全国知名的山地康养旅游基地和华北地区山地避暑康养度假胜地;创新文化遗产旅游,打造新型太行特色旅游文化社区等;提档升级乡村旅游,引领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等;拓展山地运动旅游,发展运动休闲和低空体育旅游产品等;发展研学旅游,建设我国北方夏令营、冬令营实践基地。特色旅游产品与文化深层次多领域结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沿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培育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针对太行山旅游业发展存在的景区“孤岛式开发”、产业集聚能力较弱、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薄弱问题,《规划》创新性提出以建立跨区域旅游协作机制为纽带,加快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培育跨区域市场主体,建立旅游行业联盟和跨区域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现代山地旅游产业体系,实施“大景区”提升计划,实现景区主导产业集聚;有序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搭建县域旅游产业集聚大平台;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标杆;规划优化提升型、重点建设型、大力培育型三类旅游产业集聚区,分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全国重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及太行山区域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实现沿线旅游收入不断增长。

补齐旅游交通短板,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太行山东西向交通不畅,煤旅交通混杂,旅客换乘难等问题突出,《规划》提出以改造提升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为关键,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加快推进跨越四省(市)的环太行山国家旅游风景道、跨省市东西向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加快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建设等;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至忻州高速铁路;扩建、新建部分支线机场,鼓励核心景区建设旅游通用机场;安全畅达旅游交通网络全面形成。加强综合客运枢纽到主要景区的衔接换乘,畅通游客“最后一公里”;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和游客有序分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设立游客集散中心、分中心等,推动实施景区门票预约制度,规范跨区域旅游交通标识和提升标识系统识别度;推进“厕所革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立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和信用体系。

发展乡村旅游和工业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和城市转型

脱贫摘帽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发展旅游是太行山区乡村振兴和资源型地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规划》提出以发展特色旅游为动力,实施乡村旅游振兴行动和助推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围绕核心景区,积极开发配套产品,推动旅游与农业、林业、健康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旅游、山地避暑等新业态。以列入全国资源型地区名录的县(市、区)为重点,加大旅游推动工业遗址改造与更新的力度,鼓励探索工业博物馆、矿山公园等模式,发展工业遗产游、地质科普游等特色旅游,推动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

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加大用地资金信息支持

《规划》提出以用地、资金、信息等要素为保障,加快规划落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统筹考虑旅游业发展用地,保障旅游用地需求,落实支持用地政策,盘活闲置用地等发展旅游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国家经费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扶持太行精神文化、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地方统筹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规范推广运用PPP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旅游产业促进基金;推进国有旅游景区市场化改革,引导股权基金投资旅游项目。培育信息数据技术服务,建设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提供一体化的信息咨询服务;推广“互联网+”旅游服务,培育一批智慧景区、酒店、旅行社及智慧交通,强化旅游信息共享。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长江经济带(http://www.iic21.com/21cjjj/)小编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可立即前往了解。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