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急先锋》的问题不是成龙

5424
钛媒体 App 2020-10-07 09:19 抢发第一评

文 | 跃幕,作者 | 七月,编辑 | 庞宏波

并不意外的“失利”。

累计票房1.75亿、豆瓣评分4.9分,《急先锋》的市场表现很难让人满意。时隔三年联手唐季礼打造“龙式功夫喜剧”的成龙,再次被市场和大众打上了“口碑不行”的评价标签。

近年来,打着“成龙功夫喜剧”这一标签的影片极大地消耗了成龙的个人口碑。以至于,市场和大众基本上认为,如今《急先锋》成绩不佳,其根本原因在于成龙。

实际上,《急先锋》遇到的核心问题在于,国产爆米花影片的开发逻辑出现了偏差,并不能归咎于成龙个人。具体来看,年轻演员在《急先锋》中的戏份并不少,但并没有合适的文戏来展现演技水平,反而被影片的商业元素放大了演技缺陷;影片的内容升级只集中在视听体验上,但这已经远远落后于观众观影需求。

《急先锋》通过更大的世界观来打造国际动作系列片,这一点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这样的策划方向,无疑从成龙入手来做是最适合的。但从《急先锋》目前的表现来说,想要打造一个成熟的国产“爆米花”,首先应该把成龙摆在正确的位置上。一味的让成龙“返老还童”,一味的在世界各地“集邮式取景”,所换来的结果可能是将成龙的市场号召逐渐透支。

01 “偷梁换柱”

无法打破“成龙”个人标签。

从《铁道飞虎》的黄子韬、王凯、王大陆,到《功夫瑜伽》的李治廷、张艺兴,再到《机器之血》的罗志祥、欧阳娜娜,不难发现这几年来,成龙一直有意地在自己出演的动作喜剧片中培养和带动年轻演员。

实际上,对于如今的成龙而言,想要在影片中不断地塑造“功夫成龙”形象不再现实。因此,从单一的市场逻辑来说,成龙的功夫喜剧需要添加一些年轻演员作为补充。在2017年的春节档,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最终“意外逆袭”夺冠。之所以说“意外”在于这部影片并没有表现出相比同档期其他影片明显更好的口碑,但在同档其他影片口碑不佳的时候,成龙凭借着个人的市场穿透力以及《功夫瑜伽》本身的“爆米花”属性最终逆袭。

但2017年在华语影史上是一个很明显的拐点年,在之后的市场环境里观众对于影片需求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观众对于情感共鸣和共情的需求,导致其对“国产爆米花”的容忍度大大降低。但对于成龙的”功夫喜剧”来说,“成龙+年轻演员”的基本基调是没有变化的。而且在2017年之后的几部影片中,成龙在实际戏份上的占比也明显低于年轻演员。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年轻演员在《急先锋》,乃至近几年经典的“龙式功夫喜剧”里都很容易被放大自身的演技缺点,想要凸显出优势从而获得演技认可,难上加难。

以杨洋为例,杨洋在《急先锋》中饰演的雷震宇戏份并不比成龙少,但在豆瓣上,“特效狮子的吼声都比杨洋台词水平高”的评价获得了近1200的点赞量,这样的口碑评价对之前银幕作品已经不尽如人意的杨洋来说,实在算不上乐观。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杨洋的动作戏占了较大比重,这些不足以展示他的演技水平,而更能凸显自己的文戏却是与女主Fareeda换汤不换药的偶像言情戏份,遇上了为“功夫成龙”而来的观众自然评价更为苛刻。再加上,相比单纯的青春爱情片,《急先锋》更注重商业元素的呈现,反而更容易放大杨洋演技不足的缺点。

另一方面,作为一部纯正的“龙式功夫喜剧”,成龙的市场号召力是带动观众入场的一个关键,市场对于影片的关注点仍聚焦在“成龙”的个人标签上,而不会对成龙搭档的年轻演员有更多的关注。

对于这些年轻演员来说,即使能够在影片中展现出不错的演技,他们也不具备充足的实力来穿透“成龙”个人标签所带来的市场影响力,大众认知只会是这部成龙动作喜剧片翻盘了。这是年轻演员在这类影片中难以凸显自己的原因所在。

02 没被放对位置的成龙

过度消耗成龙的个人口碑。

此前唐季礼曾表示,《急先锋》并不仅仅是为了拍摄一部影片,初衷是希望打造一个中国动作片系列的国际化品牌。因此,这部影片横跨多个国家进行取景,不仅仅是为了升级视听体验,其实还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大的“世界观”。这一点,对于下一个阶段的华语电影来说,非常重要。唐季礼对于成龙影片的系列化打造思路,是值得产业肯定的。

再加上,《急先锋》建立在目前中国民营国际安保公司在全球已经具有了不小规模的现实基础之上,这实际上具备了一个打造动作系列品牌的条件。影片中很多年轻演员扮演的角色,也能够在接下来的“急先锋”系列中实现更多拓展。

而成龙的个人号召力在下沉市场仍在,与成龙携手合作打造这一“急先锋”动作片系列也是正确的。毕竟,全世界只有一个“功夫成龙”,市场的差异优势十分明显。

但是,从《急先锋》来看,影片并没能把成龙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接下来的“急先锋”系列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可能会继续消耗成龙的个人口碑、市场号召力,最终是个双输的局面。

具体来看,成龙虽然在《急先锋》中饰演指挥官,但他仍率领着年轻演员在第一线打来斗去,传承着龙式动作片一直以来的风格。然而,如今的成龙仍展示着90年代成龙的功夫,却无法媲美90年代成龙,自然无法满足冲着“成龙功夫喜剧”标签而来的观众。这对影片和成龙本身都不是一件好事。

像是《急先锋》里,想要跳下楼梯的成龙听说有电梯,边说“太好了”边转身去乘坐,自嘲能直接跳下楼梯的成龙一去不复返。“成龙老矣,尚能饭否”的市场疑问已然出现。因此,成龙在影片当中的定位,应该随着其各方面条件的变化进行改变,而不应该仅是动作戏占比的减少,仍是90年代成龙的定位。

实际上,将《急先锋》与《英伦对决》进行对比,似乎更能说明问题。《英伦对决》的不同之处在于,电影首先给了一个更符合当时成龙的角色设定,其次除了动作戏,成龙有更多的文戏和台词。从豆瓣评分7分以及“不是典型成龙动作片,却是这几年个人最佳”的最高点赞评论可以看出,成龙通过演技塑造的角色得到了观众认可。

对于“急先锋”系列而言,接下来想要构建一个可以不断拓展的世界观,所面临的开发问题十分明显——不可能在每部系列影片中大量复制“功夫成龙”。其实,“急先锋”系列应该参照《英伦对决》对成龙进行相似的“换位”,即把成龙放在以文戏为主、打戏为辅的位置上。也只有这样,《急先锋》才能摆脱对于成龙的绝对依赖,从而具备成功的可能。

03 “过时”的动作片

不契合目前市场需求。

在《急先锋》中,成龙再度回到了熟悉的“功夫成龙”模式,又携手合作了三十年之久的唐季礼,这是《急先锋》在内容上最让观众期待的部分。原因在于,从《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到《红番区》,两人联手打造了许多经典的龙式动作片,实际上保障了不少独属龙式动作片才有的场面。

但《急先锋》的问题是,在回归经典“成龙功夫喜剧”,给观众带来期待的同时,影片的内容并没能摆脱经典的束缚。模式“守旧”的《急先锋》带来的是,相对有所过时的爆米花影片内容,与如今愈发看重内容以及能否对故事产生共鸣的主流受众之间产生了极大的不契合感。这是影片受到冲击的最大原因。

具体来看,影片仅仅在动作场面上进行了视听体验的升级,无论是硬打动作、公路飙车还是商场追击、美人计盗取信息,都是动作片发展几十年里的“惯用套路”,并未跳脱出黄金时期香港动作片的固定模式实现更多新的突破。更何况,影片的动作戏比重较高,传统的主线剧情无法让观众产生更多的代入感,打击反派、解救人质的老一套故事走向也不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吸引力,电影并没有利用“国际安保”这一背景,所以过于初级的剧情主线会放大影片的内容缺陷。

实际上,近几年来,即使是更擅长动作类型的好莱坞也没有推出更多单一类型的动作片,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趋势。而目前仍有市场热度的动作系列片,比如“007”系列、“碟中谍”系列,基本上更多是“动作+”模式。

而同样是较为纯正的动作系列片,“速度与激情”系列平均豆瓣评分超7分、包括外传都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似乎更值得拿来与《急先锋》对比。该系列采用的豪车、科技一直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迭代,所能呈现给观众的视听体验也在不断升级,能够一直满足观众的“嗨点”,还能润色故事内容来展开;而在延续了亲情、友情等主线的基础上,每一部影片都在打造毒枭、恐怖组织、秘密武器制造地等不一样的新内容外壳,不断升级整个系列的世界观。

可以说,“速度与激情”系列就是利用“视觉迭代”和“价值观扩大”走到了今天。而动作片发展至今,这种模式可能是唯一能够行得通的模式。

“国产爆米花”从单一影片到系列影片,这是整个华语电影产业化的一条必经之路。但放大个人标签、视觉本身停留在元素升级而非“视觉迭代”,在故事主线上没有满足观众需求,那么所换来的可能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这不仅仅对成龙是一种消耗,对于希望冲入电影产业的年轻演员以及背后的资本来说,都处于一种极端的风险当中。但如果没有所谓的“国产爆米花”,单凭主旋律影片和现实主义题材类型片,这真的能撑起来“重建”的华语电影市场吗?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