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福建省福州福清市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1987年成立福耀玻璃集团,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他自称没“送过一盒月饼”,以人格做事;他是行善的佛教徒,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80亿元,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2009年5月,曹德旺登顶企业界奥斯卡之称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是首位华人获得者。
创业经历
“我很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个主人公。”曹德旺曾这样形容自己。他是国内的“玻璃大王”和“慈善大王”,9岁才上学,到14岁就被迫辍学。
回顾曹德旺的创业历程,为了谋生,在街头卖过烟丝、贩过水果、拉过板车、修过自行车,经年累月一日两餐食不果腹,在歧视者的白眼下艰难谋生,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早年的这些苦难,让曹德旺过早地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也磨砺了他坚韧的性格。他坚信,靠勤劳的双手能改变命运,他要让全家人“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1976年,曹德旺开始在福州福清市高山镇异形玻璃厂当采购员,他的工作是为这家乡镇企业推销人称“大陆货”的水表玻璃。
福耀玻璃的前身是创办于1976年的福建福州福清市高山镇的一家乡镇企业高山异形玻璃厂。
1983年4月,曹德旺承包了这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刚开始,玻璃厂专门生产水表玻璃。很快,曹德旺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口汽车大量涌入中国,而国内众多低等级公路让汽车玻璃的损坏率居高不下。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内的汽车维修市场,汽车玻璃基本依赖进口,从日本进口的汽车玻璃一块就高达几千元,成本仅仅一两百元!耿介倔强的曹德旺不服气了,“中国难道只能依赖进口,被迫接受这种不公平吗?”曹德旺义愤难平。“中国人应该有一块自己的汽车玻璃。”曹德旺暗想。
1985年,曹德旺转战汽车维修玻璃。为了突破日本公司的技术壁垒,曹德旺勒紧裤腰带,从芬兰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全国各地搜罗技术人才攻关,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考验,终于研制出汽车专用玻璃,成本不到200元,售价2000元,这已经是不可思议的暴利了,但还是比市场上的日本货便宜了很多。刚刚投产,市场便已供不应求。仅4个月,赚到人生第一桶金70万元。
1989年更是达到2000万元。以至有人认为当时曹德旺不是在做玻璃而是在印钞票。
1987年,曹德旺联合11个股东集资627万元,成立了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尔后,福耀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到90年代初,中国市场上的日本玻璃已销声匿迹。
曹德旺就这样以闪电般的速度,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
福耀公司生产的汽车玻璃占中国汽车玻璃70% 市场份额的同时,还成功挺进国际汽车玻璃配套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宾利、奔驰、宝马、路虎、奥迪等豪华品牌重要的全球配套供应商,同步研发设计,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在美国、德国、俄罗斯设有工厂。在俄新工厂建成投产时,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发来贺信。
多年来,福耀坚持每年投入巨额研发费用。今天,福耀玻璃的部分高新技术产品代表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制造水平,并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而曹德旺不仅是一个创业者,还是佛教徒以及中国名副其实的“首善”。
“企业家若没有责任感,充其量是富豪”
胡润慈善榜统计,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曹德旺累计个人捐款已达80亿元。
谈及捐款数十亿,曹德旺说,拥有财富,也是背负责任。捐了,卸下重担,反而一身轻松。
“佛家讲,布施有三种,一种是财施,像我这样的捐款,只是有钱人做该做的事情,功德最小。我现在接受宣传,是为了动员那些有钱的人。有人认为我带相布施很不好,那我就带相布施吧,我不死谁死?”
“我是佛教徒,在佛经里,什么是功德?虔诚如故,即谦虚诚实到一丝不苟。我也常问自己做到了没。我确实是捐建了寺庙,但那不一定就等同于功德。”
他是创业者曹德旺,更是一位虔诚的富豪。
从曹德旺的经历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创业者学习的地方。
一、曹德旺是中国企业家中的异数。30年来,他专心在汽车玻璃一个领域,没有做过房地产、互联网、矿山,没有做过股票二级市场投资。临近退休,也没有用自己庞大的资金,以及修炼成精的眼光和判断力去做眼下最热门的PE,为自己的百亿身价继续添砖加瓦。
二、与成功经验相比,曹德旺可以让我们反思一些更本质的东西:人之为人,当怎样活。
三、人对于财富该如何看待。财富乃必不可少身外之物,如何处理财富可看出一个的智慧。